• 黨旗飄揚五岔村——國家能源集團國電寧夏駐村幫扶紀實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6-24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村級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主陣地、主戰場之一,建好建強貧困村黨組織,使之真正成為能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康的堅強戰斗堡壘,是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


      初夏時節,記者在寧夏西吉縣西灘鄉五岔村蹲點4天,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寧夏分公司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以黨建助力扶貧工作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村里的黨建活動陣地“美得很”


      走進五岔村黨建活動陣地,墻面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標語格外醒目。“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黨風廉政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25個文件夾整齊排列著。打開黨員花名冊,一目了然地記錄著24名黨員的學習情況。“三會一課”的工作記錄也規范清晰。如今,這里已成為五岔村黨支部集中學習的根據地。


      五岔村是西吉縣的深度貧困村,也是該公司定點幫扶村,現有24名黨員,其中14人常年在外打工。在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來村里之前,村里黨支部工作基礎薄弱,被上級黨組織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


      擺在該公司駐村工作隊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把“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摘掉,讓村級黨組織發揮應有的作用。


      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柳維和2位隊友從強化五岔村黨支部基礎工作抓起。他們完善黨員活動室設施,改善村委辦公環境,規范黨支部“三會一課”;加強黨員教育,針對14名黨員長期在外的情況,創新方式方法,開展“指尖上的學習”,有效解決了流動黨員不想學、不會學的現狀;他們開展形式多樣的慰問活動,把扶貧的政策、技術及項目送到黨員家里,讓黨員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和溫暖;他們還結合村里脫貧攻堅的實際情況,舉辦了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廣大村民講授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農業技術、文明鄉風等內容,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政策知曉率和農業技能素養……一系列“對癥下藥”的舉措,讓村黨支部工作逐步走向正軌。


      如今,每月的支部學習,長住村里的10名黨員都會準時參加,即便是家里有農活走不開,也會提前和柳書記請個假。為了方便聯系省外打工的黨員,駐村工作隊還建立了省外黨員聯絡微信群,以“每日一學”的方式,每天向群內推送一條不超過200字的黨建知識,幫助外地黨員加強自我學習。身在外地的黨員,也會將自己看到的有關信息在群內分享,與村里的同志們進行學習互動。一個小小的微信群,將天南海北的14位黨員與村黨支部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網上的黨員學習陣地。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五岔村黨支部摘掉了“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的帽子。2019年10月,經西吉縣自評自驗、固原市市級復查復審,五岔村順利脫貧出列。同年10月,五岔村黨支部被確定為西吉縣提升黨支部服務功能示范點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村級基層黨組織觀摩點,年底還被西灘鄉評為脫貧攻堅先進村。


      昔日的后進黨支部,如今一躍成為了全縣村級黨支部建設的“明星”,也成為帶領黨員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強堡壘。


      這幾個年輕人“攢勁”得很


      走進脫貧光榮戶李學平的家,亮堂的磚瓦房收拾得干干凈凈,寬敞的牛棚里8頭黃牛悠閑地吃著飼料。談起現在的好日子,李學平笑得瞇起了眼。這兩年,他享受到了政府種養殖業補貼及該公司青貯飼料青貯池建設項目補貼,壯大了養殖規模,走上了脫貧致富的路子,真正享受到了脫貧攻堅的豐收果實。


      2017年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公司黨委把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成立了黨政領導為組長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并選派優秀年輕干部組成駐村工作隊長期在五岔村開展扶貧工作。現在的駐村工作隊由3名黨員組成,第一書記柳維是開朗、陽光的“80后”,他的隊友李榮庭和馬軍也都是踏實、能干的“80后”,這是一個充滿干勁的年輕組合。


      駐村工作隊把發展產業作為扶貧工作的根本之策,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殖產業,資助貧困戶建造標準化青貯池,降低養殖成本,促進養殖產業科學化、規范化。像李學平家這樣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養殖戶,在五岔村還有120戶。通過建設青貯池來帶動養殖業發展壯大,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使扶貧工作的內生動力更足,精準扶貧措施更加有效。


      李學平對記者說,這3個年輕人“攢勁得很”,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致富金點子、好路子。“攢勁”在西吉話里,意思是夸人能干,做事利索。


      今年是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攻堅年,西吉縣脫貧摘帽的任務異常艱巨,作為自治區最后一個脫貧出列的縣,各級黨委政府都予以高度關注。作為脫貧攻堅第一線的駐村工作隊,工作壓力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平日里,3名工作隊員嚴格要求自己,嚴格履行駐村工作職責,積極作為、勤奮工作,吃住在村部,周末無休息,常年奮戰在脫貧第一線。


      駐村工作隊的3人孩子都還小,但為了抓好工作,他們每個月最多只能回一次家。孩子的學業、家務重擔都壓在了妻子肩上。“最怕的就是深夜里家中的電話”,不管是孩子和老人病了,還是家中有其他事情,都牽動著他們的心弦而整夜無眠。疫情防控期間,因為肩上的責任,他們連續堅守崗位近2個月。工作一忙起來,吃飯基本就沒有點,很多時候一碗泡面就是一頓飯。


      西灘鄉黨委書記王宏忠在給村委會班子開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向人家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學習,他們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如果沒有他們,你五岔村的工作要退步咧。”


      上有鄉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有村民的信任,駐村工作隊的干勁兒更足了。兩年來,他們先后籌措資金24萬元改善五岔村基礎設施及村委會辦公條件,多次開展五岔村小學、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幫扶慰問活動,組織認購70多噸“愛心”土豆,協調引進社會幫扶資金10萬元為農戶購買玉米種,這些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暖心措施,為當地貧困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額(我)也想當黨員”


      扶貧首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激發村民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決心。而把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多年來村民們固有的觀念,加上靠天吃飯和靠政府救濟的傳統思想長期形成,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剛到五岔村的時候,自然條件差,工作開展難,柳維帶著李榮庭和馬軍,幾乎每天都往農戶家里跑,去熟悉環境,和村民、黨員面對面交流,在交流中增進了解,溝通思想。


      西吉方言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村民說話語速快了,外地人幾乎聽不懂。但經過記者觀察,駐村工作隊這哥仨早已度過了“語言障礙期”。李榮庭的祖籍在浙江,從小在城里長大,對于寧夏本地方言更是難上加難,剛開始和村民交流就像在聽天書,但經過一年的耳濡目染,交流早已沒了障礙。


      “其實老鄉們都非常淳樸,他們也希望獲取更多信息,了解更多政策。如果我們一進門就談工作提要求,老鄉肯定也會反感。”柳維介紹說,“這得講究方式方法。”


      “諞閑傳”是典型的固原話,意思就是聊天、拉家常,和東北話里面的“嘮嗑兒”是一個意思。駐村工作隊員每到一家,先和村民聊聊家里的情況,聽聽村民的實際困難,說說最近縣里和鄉上的安排,在“諞閑傳”中,用村民和黨員容易接受的方式,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精神、掃黑除惡專項工作的要點、脫貧攻堅的政策講給村民,往往一戶人家就要“諞”上兩三個小時。駐村工作隊隊員馬軍介紹說:“村民獲取的信息多了,掌握的政策準了,我們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面對今年初的新冠疫情,西灘鄉五岔村黨員群眾團結一心,通力協作,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有效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駐村工作隊發動全體黨員,分為多個工作小組,在防疫宣傳、人員排查、村口值班的各項工作中,構建防疫抗疫前哨站。在他們的影響下,村民何金龍、馬克兵、馬永珍、張金虎4人在防疫第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張金虎在和柳維的談話時表示:“額(我)也想當一名光榮的黨員,我要讓大家看到我戰勝疫情的勇氣,我有信心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在整個防疫期間,4名入黨申請人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全程參與了村里的各項防疫工作,表現非常積極。經村黨支部研究后,決定按照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于疫情防控期間火線入黨的有關工作要求,吸納其中2名同志為入黨積極分子。


      走在村間的小路上,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柳維感慨地說:“脫貧致富奔小康是咱們國家的重大戰略,我們3個人能參與這場脫貧攻堅戰,并且能發揮自己的作用,這個事可以驕傲一輩子了。”3個人有說有笑,又朝著坡上的老鄉家走去。(記者 郭航 通訊員 胡剛 張智)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