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行社會責任彰顯煤企擔當——透視2020年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23





      核心閱讀:“十四五”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這對煤炭人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一要把安全發展作為煤炭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二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煤炭企業履責的重中之重。三要加強煤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特別在安全生產、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公示、環境保護、產品銷售、項目建設、招投標、債權債務等生產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四要加強正面宣傳與輿論引導。五是企業家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京組織召開2020年煤炭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國家能源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內蒙古伊泰集團、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煤炭企業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每年5月12日定期舉行的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推遲了3個多月。


      “也正是在這些特殊的日子里,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煤炭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安全生產等方面履行了重大的社會責任,彰顯了煤炭人的擔當精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在會上說。


      1 社會責任建設有六大特點


      今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28家煤炭企業,經營范圍涉及煤炭生產、建設、制造、地勘、科研、檢測等領域,涵蓋央企、地方國企、民企、股份制企業等不同所有制企業。在28家煤炭企業中,有8家企業入圍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占上榜煤企總數的2/3。從報告看,煤炭企業在安全生產、自主創新、綠色發展、精準扶貧、“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回應了新時代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熱點問題。


      會上同期發布了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達證券共同編制的《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對41家煤炭上市公司的財務情況、社會責任等進行了綜合分析。


      “今年企業發布的報告亮點突出、催人奮進,集中體現了六大特點。”孫守仁表示。


      一是加強社會責任管理,不斷培育責任文化。


      “煤炭企業不斷加強社會責任管理,積極構建負責任的企業與產品品牌。”孫守仁說。例如,國家能源集團培育了對利益相關方、對社會高度負責的責任文化,贏得了市場回報和社會認可。中煤地質總局提出了新時代“透明地球、數字地球、美麗地球”的地勘戰略愿景和責任理念,并切實宣貫到每一個員工和每一個生產環節中。“鄭煤機”品牌突出了煤機制造每一個細節的精益求精、持續改進。


      “2019年,我們啟動'最美大屯'文明單位創建工作,舉辦了首屆'國企開放日'活動,樹立了中央企業的良好形象。”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段建軍在會上說。


      二是重安全、強管理,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在重安全方面,煤炭企業堅持底線思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不斷加大投入,安全生產條件持續改善,部分企業安全生產周期突破1000天。


      據中煤能源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阮仕俊介紹,2019年,該集團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完成商品煤產量1.8億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零。


      在強管理方面,煤炭企業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提升運營效率效益。


      國家能源集團企管法律部副主任李永生介紹說,2019年,該集團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完成運輸、銷售、物資、置業等同質化公司重組整合;70家“僵尸特困”企業全部達到處置標準,106家重點虧損企業同比減虧63.21億元,減虧幅度51.24%;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5%,凈利潤同比增長9.2%。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化等技術浪潮帶動下,煤炭企業均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


      以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為例。2019年,該集團構建了中央研究院、企業研發中心、創新單元組成的三級研發體系,科技研發投入全年超過14億元,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近百項。該集團自主研發形成了智慧礦山建設一體化解決方案,引領我國煤炭工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承擔了國家多項重大災害事故防治科技項目,不斷研發安全生產新技術與新產品,提升礦井安全保障能力。


      “2019年,我們開展科研項目240項,申請專利238項,完成科技創新項目驗收46項。智能薄煤層綜采工作面、區域中央集中控制自動化系統、智能化洗煤廠等技術亮相北京煤展會、太原能源展會,讓更多的人認識了神東技術、神東智慧。”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綜合辦主任袁偉介紹說。


      “我們積極推進智能礦山建設,目前礦用卡車無人駕駛系統、智能選煤廠建設、智能機器人巡檢等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生產技術部副主任劉利波說。


      陜煤集團搭建了以數字化礦山為基礎的產業生態服務系統,推動煤炭產業從原煤標準化、功能產品化、產銷在線化、業務網絡化向產業生態化邁進。


      陽煤集團聯手各大科研院校、企業,3年來攻關課題300多項。2019年,該集團與中國移動、華為公司合作成立5G通信煤炭產業應用創新聯盟,在今年5月建成全國首個5G煤礦專網。


      得益于科技和管理創新,煤炭企業整體運營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9年,煤炭板塊總資產收益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均穩步上升并維持高位,2019年分別達到5.65%、10.98%,同時資產負債率不斷下降,2019年為49.09%;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947億元,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規模達到790億元。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從業人員規模超過74萬人,人均薪酬也達到新高183776元/人,穩定了社會就業,提升了員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三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美麗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孫守人介紹說,2019年,煤炭企業持續推進生態文明礦區建設,因地制宜推行綠色開采;加快現有煤礦選煤設施升級改造,確保“應選盡選”;發展礦區循環經濟,加大“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力度,建成了同煤集團等一批能源行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加強綠色設計和制造,推行綠色生產,鄭煤機等企業建設綠色工廠,推動煤機裝備綠色制造。


      以神東煤炭集團為例。“2019年,我們投入生態環保資金3.5億元,用于燃煤鍋爐改造和廢水治理改造項目102項,治理面積820公頃;去年有8個礦井入選全國綠色礦山名錄。”袁偉說。


      四是努力發揮自身優勢,開展精準扶貧和公益慈善。


      2019年,煤炭企業積極響應和落實國家精準扶貧和公益慈善的基本方略,開展了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以及公益慈善、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建設等形式多樣的扶貧和慈善工作。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初步統計,煤炭行業50強企業2019年度僅扶貧項目達到750多項,涉及扶貧資金投入約9.75億元。


      《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19年,煤炭上市公司精準扶貧資金投入規模為5億元,同比增加136%;推動11766人實現脫貧,同比增加41%;2018年至2019年,累計資金投入7.15億元,推動20091人實現脫貧。


      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在脫貧攻堅中都主動擔當。2019年,開灤集團組織走訪貧困戶4058人次,入戶13637戶次,開展義診、助學等特色幫扶活動,截至目前累計助力1360戶、3146人脫貧,完成任務量的98.3%。


      作為我國最大民營煤炭企業的代表,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劍表示:“我們積極參與百企幫百村脫貧攻堅行動,共幫扶23個村鎮,幫扶資金達1377.9萬元,獲評百企幫百村優秀幫扶企業。”


      五是馳援抗擊疫情,彰顯了煤炭人的擔當。


      孫守仁表示,大型煤炭企業擔負國家能源安全、保障國計民生的重任,他們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重要貢獻。


      徐礦集團總醫院呼吸科主任杜永亮作為抗疫優秀代表,在發布會上介紹了抗疫履責情況。“徐礦集團援鄂醫療隊勇擔重任,順利完成了武漢市5家醫院792名普通病人和75名危重癥病人的醫療救治任務。”杜永亮說。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不完全統計,疫情發生期間,會員單位累計捐款超過5.6億元;捐贈了大量消毒液、大米、食用油、尿素等物資;國家能源集團等企業緊急調整生產計劃,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醫用防護品;來自20家企業的230余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援鄂抗疫,成為最美“逆行者”;截至3月3日,各主要產煤省區和大型煤炭企業全面實現復工復產,確保了疫區電煤供應和生產經營秩序穩定。


      在煤炭上市公司中,中國神華積極復工復產,保障了全國特別是湖北地區能源供應;兗州煤業推廣智能化采煤等工藝,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為山東省疫情防控相關重點醫療用品生產企業緊急調運煤炭產品,確保防疫物資正常生產。中煤新集能源在第一時間向湖北捐款3000萬元。淮北礦業向安徽省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捐贈1000萬元,并組織工程建設公司援建宿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建設工程。


      六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負責任的全球化企業。


      “2019年,煤炭企業加快了國際化經營步伐,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繳納稅收、提供就業、支持當地企業發展、支持當地醫療衛生和教育事業等方式,為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孫守仁說。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初步統計,2019年行業50強企業中,有24家企業開展了國際化經營,海外資產規模1910億元,實現海外收入2798億元。2019年,兗州煤業僅海外煤炭產量就超過8000萬噸,澳籍員工達到5400人,實現了融合發展、互利共贏,成為國際化經營的典范。


      2 履行社會責任有更高要求


      “這些企業代表煤炭行業履行了重要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展現了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但冷靜地分析思考,我們還有一些方面需要繼續努力。”孫守仁說。


      他舉例說,有些煤炭企業對社會責任認識還不深刻,許多企業對社會責任的理解還簡單停留在做公益慈善的概念上,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尚未形成;就社會責任發布工作而言,企業參與度還不高,宣傳力度還不夠;安全發展的理念還未牢固樹立,安全生產基礎依然薄弱,重生產、輕安全的傾向依然存在;綠色生產和生態礦區建設任重道遠,煤炭實現清潔利用低碳排放、礦井水凈化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煤炭生產力水平還很不平衡,一些核心技術、關鍵部件仍受制于人;工資收入、安全健康、工作環境等還無法滿足員工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部分企業員工生活還很困難,社會地位較低等等。


      “'十四五'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這對煤炭人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孫守仁說。一要把安全發展作為煤炭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二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煤炭企業履責的重中之重。三要加強煤炭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特別在安全生產、知識產權保護、信息公示、環境保護、產品銷售、項目建設、招投標、債權債務等生產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四要加強正面宣傳與輿論引導。五是企業家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020年煤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建議,煤炭上市公司應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努力實現企業綠色低碳化和高效集約化發展。同時,加強產業投資,拓展能源發展邊界,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材料、新產品,促進上市公司轉型發展。“近年來,煤炭上市公司積極探索轉型發展之路。以陜西煤業為例,成功的股權投資操作成為行業學習的典范。”中國信達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左前明在會上說。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梁嘉琨在總結講話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礦工至上,生命重于泰山”的理念;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中之重;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現代化創新,在重視科技創新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管理創新現代化水平;要關心煤礦工人生活狀況,提高煤礦工人的生活水平,努力為煤礦工人爭取宏觀政策、技術政策、經濟政策的支持以及法律保護。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切實提升煤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力。(記者 張翔)


      轉自:中國煤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直銷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近年來,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世界企業經營管理界出現的一個全新趨勢,并且成為國內外公司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7-03-21
    • 保障食品安全是食企社會責任的第一要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關于積極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感的提案,該話題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帶到兩會上了。可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2017-03-21
    • 青海移動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近年來,青海移動積極深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完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有效履行企業經濟、社會和環境三重責任,緊緊圍繞相關關鍵訴求,在社會責任實踐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2016年榮獲青海省首屆“信用與社會責任”示范單位榮譽...
      2017-03-22
    • 郵儲銀行打造“郵愛公益平臺”探索踐行社會責任新機制

      3月20日,郵儲銀行在成立十周年之際對外宣布,其整合內外部資源打造的開放性公益平臺——“郵愛公益平臺”正式運行。
      2017-03-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