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尖銳 傳統煉化企業面臨轉型挑戰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6





      1月14日晚,國家發改委網站顯示,自15日0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105元,折合升價92#汽油及0#柴油分別上調0.08元及0.09元,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車計算,本次調價后,車主加滿一箱油將多花4元左右。
     
      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的波動主要以國際油價波動為主,因此普通消費者對成品油供需關系沒有關注,但是上海鋼聯能化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廖娜表示,目前國內成品油已經過剩,隨著恒力石化和浙石化的煉油產能等陸續落地,未來中國煉能與燃料型產品將全面過剩,這對于未來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巨大的影響。
     
      據了解,恒力石化和浙石化都是民企巨頭投資建設的大型石化基地,它們的一期煉油項目就已經達到2000萬噸/年,因此一旦達產,將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王延婷透露,2019年國家成品油出口配額下放力度增強,年度出口量將再上新高度,“2019年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已下發完畢,共計2150萬噸,其中一般貿易方式1836萬噸,占85%;加工貿易方式314萬噸,占15%,配額總量同比上漲8%,占去年全年總量的45%,接近一半的數量。”
     
      其實中石化等石油央企對目前成品油過剩的狀況早有預測,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汽煤收率、升級化工裝置及拓展商業外延等問題受到重視,“此外低硫燃料油迎來契機,如何鞏固海外客戶也值得深思熟慮。”中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仇玄坦言。
     
      成品油過剩加速
     
      其實國內成品油過剩從2010年就開始了。
     
      當時中石油和中石化經過近10年的快速發展,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等地建立了三個巨大的石化產業郡;此外山東地煉企業也加速建立自己的石化基地,因此到2015年前后,國內成品油過剩近10%。此前,國內成品油市場一直依靠出口過剩成品油的模式保持市場穩定,但據王延婷介紹,國內資源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經進一步激化,各大油企配額申請數量將繼續增加,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配額下發總量或將超過5000萬噸。
     
      這對全球石化業有巨大的影響——過去主要出口市場在東南亞國家,但是這些國家不能消化每年5000萬噸成品油的進口量,因此中國企業必須進行升級。
     
      仇玄坦言,“目前北美、亞太、俄羅斯成為油品凈出口區域,進口市場集中在非洲、亞洲、歐洲;亞洲地區在2020年之前會有235萬桶需求缺口,但未來競爭將越來越大。”
     
      他表示,隨著國內煉化企業擴大產能,這個行業的過剩將加速,到2030年中國煉化產能將達到10億噸,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2018年國內汽油需求減速比較明顯,1-10月份汽油表觀消費量1.12億噸,1-10月份乘用車累計銷售-1%,8-10月份負增長4.5、12%、13%,11月份乘用車零售量減少30%,因此國內汽油數量增長非常緩慢。
     
      他認為,未來30年國內煉油產能處在大擴張周期上,包括恒力石化、浙石化等大型民企石化基地將落地,大家競爭越來越激烈,整個行業將經歷一次洗牌,特別是那些中小山東地煉企業。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石化業也遭遇重創,當時國內石化企業暴露出企業力量分散、技術實力薄弱、產能多集中于低端產品的弱點。
     
      “在金融風暴中,我們議價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差。如果不是中央政府及時啟動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大批中小化工企業都將面臨停產,甚至破產的命運;反觀贏創、朗盛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議價能力強的特種化工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只是壓縮了部分產品的產能。”一位石油央企專家坦言。
     
      伍德麥肯茲公司煉油顧問侯睿表示,2031年,石油在交通領域的需求將達到峰值,成品油消費量將出現下降,未來石油需求增長點在化工領域,煉化企業特別是燃料型煉廠要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合理布局下游化工產業鏈。
     
      按此推算,留給傳統煉化企業的時間大致有10年,而最關鍵的時期就在今后兩三年。
     
      來自國際同行的挑戰
     
      其實山東地煉企業的轉型不但要面對來自國內的競爭,更要面對國際同行的挑戰,它們在石化行業有巨大的優勢。
     
      據了解,2016年日本石腦油裂解裝置的平均開工率達到96.2%,為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隨著日本經濟緩慢復蘇,特別是2020年東京將舉辦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預計將帶動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此外,日本衍生物和聚烯烴需求一直表現強勁,自2013年12月以來,乙烯裂解開工率一直超過90%。日本一些公司還計劃在進行衍生物業務重組的同時,提高石腦油裂解裝置的競爭力,主要是提高原料靈活性。
     
      “日本的石化產業已經很成熟了,很多產品的銷售市場正是中國大陸,而地煉企業才起步,很難與之抗衡。”上述石油央企專家坦言。
     
      而更大的挑戰來自剛剛起步的中東石化企業,它們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快速發展。
     
      沙特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產油國,科威特等其他中東國家也有很大的原油儲量。過去它們只是國際石化企業的原油供應方,但是2000年后,中東企業紛紛開始進入乙烯等石化產業中,2008年科威特石化和陶氏的合資項目就是明證。
     
      “雖然上述項目最終因為當時的金融風暴而失敗,但是中東企業進入石化產業的想法并未改變。”一位跨國投行石油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于他的說法,安迅思中國能源研究總監李莉表示認同。她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地煉企業的資金比較缺乏,其技術力量也沒有很完備,因此它們只能在一些短平快的化工產品上做投資,考慮5年之外的未來規劃可能過于遙遠。”因此,未來中國石化企業將有更大的壓力。(作者:何清)
     
      轉自:中新經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今年成品油出口配額大幅縮減 出口呈全面收緊之勢

      今年以來,成品油出口全面收緊,不僅地煉被暫停成品油出口,四桶油成品油出口配額也大幅縮減。日前,2017年第二批成品油出口配額下發,此次不光地煉未獲得配額,中石油也“落榜”。
      2017-04-24
    • 成品油:今晚24時下調政策落地 消費者出行成本將降低

      成品油:今晚24時下調政策落地 消費者出行成本將降低

        本計價周期內國際油價震蕩下跌,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卓創預計,2018年6月25日24時,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將迎來年內第五次下調,其中汽、柴油均下調55元 噸,折合升價為92 汽油、0 柴油分別下調0 04元及0 05...
      2018-06-25
    • 成品油或進入“8元時代” 通脹壓力仍可控

        進入10月,國際原油價格突然上漲,布倫特原油價格徘徊在85美元 桶左右,創下約四年以來的新高。分析認為,這并非基本面的巨大變化引起,而是由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引發。
      2018-10-11
    • 全年成品油出口配額升至4800萬噸

      全年成品油出口配額升至4800萬噸

      近期,第四批成品油一般貿易配額下放,其中中石化88萬噸、中石油70萬噸、中海油24萬噸、中化17萬噸及中航油1萬噸,共計200萬噸。加上此前三批一般貿易及加工貿易配額,全年成品油出口配額升至4800萬噸,同比上漲11 7%。
      2018-12-1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