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屆中國新能源(甲醇)智慧產業大會在京召開。從會上傳達出的信息表明,無論從宏觀政策還是微觀產業發展上看,甲醇做為原料和動力燃料,對于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實現能源多元化和綠色低碳發展,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標志著“甲醇經濟”這艘大船正在全面啟航。
甲醇時代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甲醇產能已達9000萬噸,占世界總產能的60%;國內甲醇需求為7385萬噸,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消費國。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談到,目前做為化工原料,甲醇不僅能生產“三烯”、“三苯”、甲醛和二甲醚,還可以做為儲氫材料,用途十分廣泛。甲醇作為動力燃料,不僅資源有保障,而且環保性能好,使用中由于燃燒充分,尾氣中CO和碳氫化合物減少55%~90%,生產中能源轉化效率高,CO2排放少,而且甲醇作為車用燃料成本也比較低;關鍵是技術已經成熟,甲醇動力乘用車已在山西、貴州、陜西等省份的甲醇汽車試點城市投入運行,效果良好。
據了解,1個月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8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在部分地區開展甲醇汽車應用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能源多元化和滿足清潔新能源汽車發展要求,將在晉、陜、貴、甘等地加快M100甲醇汽車的應用,無疑為甲醇車用燃料下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此次是8部委關于甲醇作為新能源給出的最旗幟鮮明的定位,也是業界努力了30余年的最好結果。”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降連保告訴記者。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張有生在致辭中強調,首先,加快推動甲醇汽車應用意義重大,對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十分關鍵;其次,發展甲醇汽車與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相一致,其推廣應用必將促進我國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再次,推動甲醇汽車應用還要循序漸進,切不可一哄而上。要深入開展甲醇汽車尾氣健康影響研究,還要逐步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同時加快甲醇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確保全生命周期達標排放。
據了解,會上還舉行了贛州甲醇智慧產業園啟動儀式及相關企業入園簽約儀式。該產業園100多億元大手筆投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對于8部委《指導意見》和推進甲醇下游應用最有力的呼應。
轉自:中國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