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甲醇市場整體沖高回落形成“N”形走勢,在近8年中處于同期偏低位置。相比于2018年,今年甲醇市場格局出現較大變化,價格強勢因素不再。
在20日于上海舉行的“2019年中國煤及煤化工產業大會”上,與會嘉賓表示,甲醇價格在2018年保持強勢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2018年進口量明顯下滑。據了解,去年我國甲醇進口742.9萬噸,同比減少8.8%。中基石化有限公司甲醇研究員唐莉莉表示,“2017到2018年上半年外盤無新裝置投產,2018年年中外盤檢修較多,且進入檢修期的多是甲醇的主要進口來源。”另一方面,同期原油價格增長的情況下,東南亞生物柴油需求較好。綜合促成了2018年供緊需增的格局。
但是,2018年下半年新增美國OCI175萬噸,2019年上半年則有伊朗卡維230萬噸,雖然負荷一直不高,但是伊朗今年格局已經與去年有很大變化,檢修量也不是很多。唐莉莉介紹,需求方面來看,原油價格相對去年較低,生物柴油的替代需求可能與2018年有差別。預計今年進口情況略寬松于2018年。
2019年1—3月市場利空出盡,甲醇價格從去年年末最低點振蕩反彈至一季度最高點。據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市場策略研究主管王笑天介紹,這是因為供給上伊朗Marjan165萬噸停車,需求上浙江興興、中原石化等MTO裝置相繼重啟,而3—4月國內外裝置春季檢修預期也提振市場氣氛。3月以后,由于市場預期的國外裝置檢修的減量并未落實,反而中浩、博源、大唐等大型裝置紛紛重啟,甲醇開工率持續處于高位并于月底達到新高,沿海庫存也在3月月中創新高,甲醇市場出現較為明顯的回調。此外,危化品安檢使蘇北、魯南甲醛停產以及乙二醇的大幅下跌對甲醇的聯動影響也是甲醇價格走弱的重要原因。
長期來看,國內甲醇產能規模化程度增強,相對于前些年產能爆發性增長,產能增長已經持續放緩。與會嘉賓表示,需求格局中,MTO強勢發展使傳統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下游需求相對穩定,但日漸式微,未來主要的需求驅動引擎仍是煤制烯烴。此外,雖然目前尚難以實現數據統計,但燃料和制氫需求也不容忽視。
2019年,從基本面來看,一季度國際甲醇開工相比往年明顯下滑,中東、東南亞、美國等地均有甲醇裝置檢修。中國甲醇企業開工維持在七成,相比去年3—5月春檢而言,今年春檢時間相對較晚。同時,一季度最高接近120萬噸庫存量也接近歷史峰值,高庫存或成為甲醇的“新常態”,壓制后期反彈高度。王笑天認為,今年絕對價格同比去年將會偏低。進口方面,隨著裝置開工回升,進口量4月減量后于5月逐步恢復,港口壓力不減,春檢結束供應增量成為主要矛盾。需求方面,一季度總體下游綜合開工率上升,需求較去年年底有所增長但不及預期,下半年關鍵仍在烯烴。
從國內部分計劃投產甲醇項目數據看,2019年我國甲醇產能增幅將有所提升,產量繼續增加。氮肥工業協會會長顧宗勤介紹,新增產能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區,但其大部分裝置都有配套烯烴、醋酸、MTBE等下游,因此實際增加的商品甲醇相對有限。國際方面,2018年國外新增甲醇產能情況顯示,美國的新建甲醇項目擱淺或延期現象突出。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導致其新裝置投產推遲和新建產量進度受到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環保壓力加大,國內對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收緊。其中,《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重點區域繼續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到2020年,全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58%以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五省(直轄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10%,長三角地區下降5%,汾渭平原實現負增長;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
從2015—2018年數據可以看出,國內煤制甲醇產能、產量和開工率都在逐漸增長,2018年煤制甲醇開工率達到89.5%。但要注意的是安全環保壓力持續加大。近來化工行業安全事故頻發,從上而下的安全生產壓力驟增。安全環保相關政策密集發布,各項行動陸續開展,監管處置力度也不斷加強。而其中,重點監控范圍包括“2+26城市”、長江經濟帶、汾渭平原三個重點地區甲醇產能合計為3665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42.2%,2017年的產量合計為2434萬噸,占39.6%。
短期而言,王笑天認為,后市即便MTO預期全部兌現,基本面情況依然難言樂觀。“首先是進口預期超出常量,導致庫存很難降至5年均值或以下水平,乙烯價格及下游利潤仍是需求端的隱患。從這個層面看,即使其間有反彈高度也有限,時間維度暫時看四季度前,四季度不確定因素較多,有待觀察。”在他看來,市場能否出現反轉,仍需關注產業關鍵指標,即庫存是否能夠降至均值、產業鏈利潤的恢復情況及遠期升水結構是夠改變。此外,也要注意外圍動蕩導致的系統性風險。他認為,今年單從產業角度很難把握單邊趨勢,對沖操作能夠相對有效的規避外圍動蕩帶來的風險。
分析師也認為,今年關注宏觀面相關指導政策的出臺,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為行情指明方向。在他看來,短期在無突發因素的情況下,市場或為整理為主,需要關注烯烴動向帶來的心態影響,下半年,宏觀面展示偏空,供應面趨于增加,需求面變化相對有限,故市場整體偏弱,高點或低于上半年。
對于產業企業而言,市場風險加大、行業利潤壓縮使得傳統的貿易商模式經營越來越艱難。王笑天介紹,如今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采用上游/下游工廠+貿易,保持合理庫存、保證利潤或豐富采購渠道、降低成本,通過“物流+貿易”模式整合區域資源配置,實現區域價差套利。華東很多企業與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以及投機公司合作,利用金融衍生品對沖現貨,參與基差貿易保證一定收益。在王笑天看來,雖然內地對期現結合模式尚未普及,但宏觀風險增加、單邊市場趨勢越加難以把握的情況下,傳統貿易與金融衍生品的結合已經成為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轉自:期貨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