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新創業該從“小波浪”中尋找機會,還是在“大波浪”上尋求突破?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08





    大學生 創新創業
    4月23日,部分參加2018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暨第十二屆KAB創業教育年會的高校代表合影。
     
      大學生創新創業該從“小波浪”中尋找機會,還是在“大波浪”上尋求突破?
     
      在近日舉行的“2018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暨第十二屆KAB創業教育年會”上,ofo創始人戴威建議,大學生要打開想象力,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真需求,然后用創新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小波浪”的創業方向更適合大學生。
     
      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理事長、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看來,大學生也要潛心研究生產力變革的“大波浪”,并尋找突破。這需要“板凳能坐十年冷”的戰略定力,需要有一群對核心科技有真正熱愛的年輕人,實現源頭創新。
     
      “創新都是‘大波浪加小波浪’,‘大波浪’是底層平臺的創新,如同當年的微軟與英特爾,‘小波浪’則是平臺上的各種軟件。”在劉慶峰看來,如今,人工智能的“大波浪”來襲,在這一階段,掌握核心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將對中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對你開放接口,最好的輸入法也用不了;不給你芯片,你什么都做不了。”劉慶峰說,技術創新未來想要有更大的突破,就必須去爭取價值鏈的主導權,“要把房子建在自家地基上”。
     
      劉慶峰表示,科大訊飛每年把銷售收入的20%用在研發上,至少四分之一的研發支出用在不追求短期回報的長期戰略方向的探索中。
     
      去年,科大訊飛在語音識別方面多次獲得了谷歌、斯坦福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舉行的比賽的第一名。“在拉斯維加斯全球消費類電子展期間,我們的機器人模仿美國總統特朗普講話,美國人都信以為真。”
     
      “技術創新就像花兒一樣,源頭的技術創新不是插在花瓶里的鮮花,而是要經歷過黑暗土壤下艱難的孕育,經歷過風吹雨打之后,才逐漸發芽、成長,最后成為怒放的鮮花。”劉慶峰說。
     
      技術變革推動了社會大發展,“像我一樣不是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可能很難站在生產力變革的方向上思考。”戴威說,那就不妨從生活中的小需求入手,找到“小波浪”的創業方向。
     
      “誰有丟過自行車的經歷,請舉手!”戴威在臺上拋出了這個問題。臺下很多來自全國各地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大學生都舉起了手,有的人直喊:“丟過N輛!”
     
      戴威關注到自行車是在去青海支教時,鎮子離縣城17公里,坐車很麻煩,而騎車只要40分鐘。愛上騎行后,他想到自行車沒被互聯網改造,于是在青海注冊了ofo,看商標就知道是一輛自行車,他要“做全球都能理解的品牌”。
     
      他圍繞自行車這個方向創業,沒想到先后探索5個方向全都失敗了。
     
      回想3年前的4月,是戴威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時間。多次創業失敗后100萬元天使投資只剩下400元,七八名員工等著發工資,50平方米的辦公室付不起房租。怎么辦?他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嘗試創業的經歷,就是找到了生活中很小的真需求。
     
      2009年他讀大一,第一次寫論文時發現通宵學習的地方都在五道口清華大學附近。為什么北大沒有刷夜的地方?2010年9月,他和北大周邊一家虧損的茶餐廳達成合作,晚9點到早9點歸他管。他拿出自己全部存款——5000元進行改造,加裝路由器,每個餐桌上配臺燈、插線板,只需付12元過夜費就可以熬通宵,還提供免費的檸檬水。沒想到,推出當晚就爆滿,之后都要預約好幾天才能定到位,兩個月里茶餐廳白天的銷售額增加了3倍。
     
      這樣從0到1的探索給了戴威信心,也給他埋下了創業的種子。
     
      當2015年4月他面臨即將創業失敗的現實時,想起了自己做24小時茶餐廳的經歷,做ofo也要找到大學生共性的需求——不丟自行車!但是,共享單車的想法幾乎遭到了他身邊所有人的反對,他堅持要做,“想象力讓我們往前走,能解決真實的需求,大家不用擔心丟車了”。
     
      他和團隊在北大搜集了1000多輛車,全部是學生老師自己的自行車,裝上車牌和智能車鎖,輸入車牌號,通過微信的對話框回給客戶一個密碼,拿著密碼就可以開車開鎖。
     
      隨走隨停的ofo在北大推出兩個月就有了5000位用戶,然后就有了后來的故事。
     
      如今,ofo已在全球22個國家、超250座城市開展業務,為全球2.5億用戶提供低碳出行服務,一天服務3000萬人次。
     
      無獨有偶,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的創業也是從在宿舍里不想去食堂買飯開始的,就是源于一個小需求,但是后來發現這是全世界所有人都有的需求,最后做成了百億美元的公司。
     
      “找到生活中的小痛點,你能撬動全球50億人的大市場。”戴威說,找到生活中的真需求,把這個需求用一個創造性的方案解決,你會迎來一個全球的市場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再融入人工智能這樣的生產力革命的突破,成本會大幅下降,收入也會大幅提升。
     
      戴威建議,大學生作為“兩個100年”奮斗目標里邊的生力軍和未來的主力軍,要記住創業不是為了融資、估值、吹牛,“創業是真的要去解決一個問題”。
     
      “我們可能只是一個‘兵’,只要跨過楚河漢界,便會是一片廣闊天地。這個楚河漢界就像是創業。”光輝城市CEO宋曉宇說,想跨過楚河漢界有巨大的風險,可能很快會被干掉,但是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具備不怕失敗的精神,堅持住,“一旦過河可能就會影響整個戰局”。(記者謝宛霏)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日前,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全面啟動。本屆大賽的主題是“搏擊‘互聯網+’新時代 壯大創新創業生力軍”。
      2017-03-28
    • 大學生就業呈現多樣性靈活性 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下降

      報告顯示,畢業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有所下降,在中原、西南、陜甘寧青等區域的就業比例上升。在醫療、社會服務、護理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比例上升最快。研究指出,當前要更加關注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及“慢就業者”中的困難...
      2017-04-27
    • 大學生創業者專利維權何去何從

      日前,一個大學生創業公司的專利維權案,登上了2016年武漢市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這家被侵權的公司名為武漢毳雨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核心技術是由武漢科技大學學生李恒2012年在校研發出的一種“高空噴淋降塵系統”。
      2017-06-21
    • 大學生新消費呼喚家庭新教育

      從上世紀80年代背著水壺臉盆去學校報到,到如今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成為大學新生標配。幾十年間,中國大學生的“入學裝備”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條件提升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但如今大學校園內越發明顯的攀比風氣...
      2017-08-25

    熱點視頻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震后10年加入新篇章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