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讓“互聯網+教育”良性發展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04





      隨著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各類教育輔導APP紛紛走入中小學校園。然而,部分教輔APP在資質、收費和選訂等方面缺乏監管,變味的應用體驗引發爭議。
     
      本網從教育部網站獲悉,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

      《通知》強調,要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或利用搞題海、公布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要將涉嫌違法違規的APP、微信公眾號報告當地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要采用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慎重安裝使用面向中小學生的APP。


      同時,《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對APP的內容、鏈接、應用功能、信息安全等進行嚴格審查,并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要確保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內容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要以“有效服務教育教學、不增加教師工作和學生課業負擔”為原則,合理選用APP,嚴格控制數量,防止影響正常教育教學。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要保障學生信息和數據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


      業內人士表示,從長遠看,要維護在線教育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行業標準亟待制定,要明確學習作業類APP的內容邊界,鼓勵其開發增值產品,為用戶提供優質資源和服務,通過良性的市場競爭獲得用戶認可,從而探索出可持續性的盈利模式。


      此次教育部下發通知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將有助于規范各級教育職責,減輕學生及家長額外負擔,發揮好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作用,促進“互聯網+教育”良性發展。


      附: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近期,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APP進入部分中小學校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為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教育”育人環境,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各地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堅決防止有害APP進入校園。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立即開展全面排查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結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重大事項督辦通知要求認真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游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或利用抄作業、搞題海、公布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訂相關業務,卸載APP,取消關注有關微信公眾號,堅決杜絕有害APP侵蝕校園。


      要將涉嫌違法違規的APP、微信公眾號報告當地網絡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門查處。


      要采用多種方式提醒家長慎重安裝使用面向中小學生的APP。


      二、嚴格審查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


      各地要建立學習類APP進校園備案審查制度,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學校首先要把好選用關,嚴格審查APP的內容及鏈接、應用功能等,并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審查同意。


      ■要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使用的學習類APP納入統一管理,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


      ■要確保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內容在思想性、科學性和適宜性等方面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要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


      ■要以“有效服務教育教學、不增加教師工作和學生課業負擔”為原則,合理選用APP,嚴格控制數量,防止影響正常教育教學。


      ■進入校園的學習類APP不得向學生收費或由學生支付相關費用。要保障學生信息和數據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


      三、加強學習類APP日常監管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建立健全日常監管制度,明確監管責任和辦法,切實保障進入校園的APP安全健康、科學適宜。


      ■今后凡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一律禁止在校園內使用,不得在課外統一組織或要求、推薦學生使用未經備案審查的學習類APP。


      ■要定期檢查、掌握APP內容變動和更新情況,發現有害信息要及時處置。


      ■學校和教師不得利用APP發布學生成績、排名等信息。


      ■對違規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響的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嚴肅問責。


      四、探索學習類APP管理使用的長效機制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研究,進一步完善學習類APP內容要求、審查標準和監管辦法等,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逐步建立學習類APP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推進“互聯網+教育”,發揮好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作用。

     

      教育部辦公廳       


      2018年12月25日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