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院校首批小龍蝦方向專業的準畢業生被預訂一空”的消息在網上熱傳,引發關注。目前首批小龍蝦方向專業的準畢業生還未正式畢業就已被預訂一空,平均月薪超過萬元。
據悉,小龍蝦學院通過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專業技能型人才。這是職業教育中的一個特色專業。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職業教育與技能人才培養,也是備受關注的議題。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要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記者注意到,在3月7日的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也表示,今年擬安排就業補助資金539億元,同比增長14.9%;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237億元,同比增長26.6%。
大力支持職業教育
近幾年,國家層面對職業教育尤為重視,2017年國家發文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學院。
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要求校企合作實行校企主導、政府推動、行業指導、學校企業雙主體實施的合作機制。同年,國務院發布政策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新增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2019年2月,《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兩個文件陸續發布,都將職業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
國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扶持力度。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持。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后,各地陸續出臺實施意見。江西規定,企業可設立特聘崗位津貼等,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黑龍江對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技術工人,分別按照每人1000元、1500元、2000元的標準給予個人補貼。
高永安說道,職業教育人才在我國一直處于緊缺狀態,職業教育水平也不是很高。近年來的國家發展職業教育,這種情況有所改觀,但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現在國家加大扶持力度,擴大招生,這個想法是值得關注的。
在南開大學傳播系主任陳鵬看來,高等職業教育對于我國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將鑄就我國在高端制造業、高科技產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擴招以后我國職業教育可能基本上滿足了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這將使技術勞動力大量增加,勞動密集型勞動力銳減,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成本將會不斷提高,產業結構可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調整現有就業結構
隨著職業教育重要性的日漸凸現,高職招生也水漲船高。
據教育部統計,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2663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其中高職(專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國普通本專科共招生790.99萬人,其中普通專科招生368.83萬人,比上年增長5.16%,占普通本專科人數的46.63%;全國普通本專科共有在校生2831.03萬人,其中普通專科在校生1133.70萬人,比上年增長2.60%,占普通本專科人數的40.05%。
從政策導向來看,此次高職院校擴招100萬,并非單純針對高中畢業生,也“鼓勵更多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高職”。
正如教育學者姜大源所說,高職生源要從穩就業出發,從實體經濟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出發,而非簡單從應屆生源考慮。在他看來,農民工2.87億、退役軍人0.57億、殘疾人0.85億,這些人都需要掌握一技之長,穩定就業。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在現代制造業、新興產業中,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生成為支撐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區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生力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逐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技術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
職業教育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部分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以廣東省為例,已經打通中職學生升讀大學本科的通道,自2018年開始,廣東4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定專業面向全省中職學校招生。再觀天津市,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已實現中職、高職、本科、碩士貫通,取得了職業教育的重大突破。
陳鵬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一般性、重復性勞動的替代性越來越強,對創造性、技術性勞動的需要越發突出,在不遠的將來,對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會更加迫切,教育是有自身規律和周期性的,因此國家的這一政策是準確研判趨勢基礎上的重大戰略決策,對將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陳鵬認為,我國年輕勞動力資源供給已經不及過去的規模,人口紅利開始從數量向質量轉變,在這個時期,更需要大量合格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為質量型人口紅利繼續釋放積極效應打好基礎。
推動提高人才質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通過近幾年招生人數數據來看,擴招規模實屬罕見。從普通專科招生規模來看,2016年是343.21萬,2017年是350.74萬,2018年為368.83萬,但只能說是“漸增”。2019年直接擴招100萬人,堪稱“猛增”。
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省份已經開始對職業教育“擴容”。比如,廣東省提出,到2021年,新增高等職業教育學位12萬個以上。安徽省近年來通過分類考試招生,將具有高中階段學歷的農民工、失業人員等群體納入高職院校招生范圍。
高永安提醒道,擴招的同時,要警惕一些職高把擴招當成謀財途徑,只管擴招,忽視質量。
“高職擴招后,關鍵是師資和實習實訓條件要跟上。”陳鵬認為,進一步開放高職校園,引入更多企業聯合培養相關專業人才,一方面可以請企業里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人才到校園講實踐課、帶徒弟,另一方面可以適當開放企業的實踐場所為高校學生使用,提供更多實踐平臺。
高永安建議,可以嘗試與國外職業教育學院或大學建立交流平臺,吸引國外勢力雄厚的職業教育院校與國內高職展開合作,鼓勵海外高校在內地設立分校或分支機構。鼓勵國內外企業投資辦學,聯合培養,設立實習制度和實習崗位。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大力加大國內師資的引進力度。
在實踐中,陳鵬建議,政府一方面加強投入、加強管理,避免學校在校企合作中走偏,堅決貫徹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要求,杜絕把學生以實習之名作為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政府要提供更多服務,為學校和企業搭建平臺,促進高職院校和高價值企業合作。
另外,高永安表示,加強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普通高等學校的專業學位建設,這些學科一方面本身就具有職業教育特點,另一方面由于他們起點較高,可以為職業教育提供師資、培訓和職業高度。(記者 趙碧)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