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名校“入局”人工智能,能為我們帶來什么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5-09





      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行列中,一所老牌文科院校正式宣布入局。

      “在中國人民大學這樣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見長的著名學府中建設一個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學院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是我們需要勇闖的無人區。”4月2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大會上,該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道出了它的特殊性。“我們的愿景是打造一個能夠影響和塑造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一流學院,為中國和全球思考并創造‘智能而有溫度’的未來。”

      已有24所高校設立人工智能學院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高潤生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納入雙一流建設規劃,有31所高校自主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有24所高校已經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為人大的二級學院進行本、碩、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預計將于2020年開始招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為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將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的特色總結為三個方面:“文理兼通”“中西合璧”“產學交融”。他提出,新學院要在專精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的同時,肩負起融合支撐人大14個一級人文學科發展的重任;要在雙一流建設上盡快打通國際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高端通道;并重視產學研交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兩年前,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向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捐贈3億人民幣,用于支持學校創新型交叉學科的探索和發展。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即在這一基金支持下設立。

      張磊認為,人工智能引領的技術革命是一輛漸行漸近的列車,交叉學科的建設將為它的前行鋪上不可或缺的鐵軌。人工智能具有與各個領域對話的可能性。他希望,未來高瓴人工智能學院關注多維思考,關注普惠和公平,關注心靈的豐盈,在擁抱變化的同時,守護好人類的永恒價值,高揚科學和人文精神。

      將培養人文領域的人工智能開拓者

      高瓴人工智能學院介紹手冊上寫道,它將緊密依托人大人文社科的傳統優勢,以及多元化、更包容、有人性溫度的人文精神底蘊,在交叉融合中推動人工智能圍繞人類自身創造價值。“詮釋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對社會、經濟、倫理、法律、傳播等方面的重新理解,回答影響未來人類命運的關鍵問題。”

      “它能夠給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帶來新的力量,開辟新的天地。”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建議,學院在注重原創研究、注重產學研結合的同時,也應該注重人工智能倫理和生態治理問題的研究,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前瞻性預判,實現人工智能發展和規制的統一。

      高瓴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設目標直指“世界一流”。盡管生長于人文社科見長的學校,學院同樣也會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基礎性理論和技術研究。

      文繼榮透露,學院籌備之初,學校領導就提出了“高起點、高水平、國際性、創新性”的發展方針,希望他們大膽探索學院學科建設的一流創新體制機制。“我們將探索科研和人才評價制度,不拘一格選拔和培養青年人才。”文繼榮說,學院教師序列將全面實行Tenure制(長聘制),學院也將為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工作生活環境,提供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接軌的學術平臺、薪酬水平、住房條件、子女教育、醫療保險、辦公環境等綜合待遇。

      在人才培養上,該學院致力于培養一流人工智能科學家、一流人工智能工程師、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工智能創業者、以及人文社科領域的人工智能開拓者。學院也將與知名人工智能企業聯合打造人才培養計劃。

      獨特的優勢在于學科的交叉融合

      文繼榮表示,這一新的學院將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范式,將人工智能與中國人民大學優勢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進行全面交叉合作,圍繞智慧法學、智慧新媒體、智能社會治理、金融科技與監管科技等方向展開研究,為傳統優勢學科發展提供新動能,助力學校的“雙一流”建設。“我們將培養人工智能與各交叉學科、各實踐領域深度融合的獨立思考者、前沿開拓者和偉大實踐者。”文繼榮強調。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人工智能催生在線教育新風口

      人工智能催生在線教育新風口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等前沿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正在極大地改變著各行各業的形態,而作為古老的“教育”行業,也正被來自互聯網的各種新概念新科技新服務所改變,而作為如今互聯網領域最為火爆的人工智能技術,也開始...
      2017-07-20
    • 人工智能如何獻力教育均衡發展

      我國中小學校園網發展迅速,目前絕大部分計算機已經聯網。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及智能教育手段來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同時緩解中西部農村地區教師資源匱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2017-07-20
    • 加碼人工智能科技驅動教育新形態

      加碼人工智能科技驅動教育新形態

      本報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方式,甚至推動著教育形態的改變。
      2017-11-16
    •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或可迎來“人機共教”新時代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或可迎來“人機共教”新時代

        人工智能對未來教育可能產生的影響是我近期經常思考的話題,也是今年兩會上我與不少教育界人士交流的重點議題之一。
      2018-03-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