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科學技術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方式,甚至推動著教育形態的改變。
近日,智課教育宣布完成規模為2億元的B+輪融資。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韋曉亮表示,新技術的應用,已讓真正的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據了解,智課教育公司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教學研發實力,為合作機構提供基于內容、工具與系統的翻轉課堂搭建、人機結合英語批改系統等服務。
除了智深教育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外,今年7月,人工智能教育公司流利說也宣布完成近億美元C輪融資,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翌表示,該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加大招募頂尖人工智能人才的力度,鞏固和加大自身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領先優勢。
除了初創企業外,大型教育公司也在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場景的應用。近日,好未來與清華大學達成合作,旗下AI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共同建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好未來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將把計算視覺技術、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應用到整個學而思的教學服務當中。
據好未來公司介紹,AILab基于人工智能科技的魔鏡系統、IPS、ITS等智能教學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好未來旗下學而思課堂。
互聯網教育企業在教育數據獲取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通過對學生學習和練習數據的記錄,基于大數據分析來為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為老師提供學生的知識習得程度,已經廣泛應用在在線教育企業的運營中。而這些廣泛存在的教育數據,成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燃料。
在百度風投執行董事劉一昂看來:“雖然不能講它是數據化最好的一個行業,但至少經歷了多年的在線教育洗禮后,這個行業已經有不錯的數據化結構存在。”
德聯資本合伙人姜陽之表示,做人工智能需要3個元素,第一個是數據,第二個是算法,第三個是場景。
“人工智能對各個產業的改變,在第一階段先不要看得特別大的綜合和復雜問題的解決,要找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入手、切入到一些細分的場景進行應用。”姜陽之認為。
根據麥肯錫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進行調查:包括百度和谷歌在內的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上的花費在20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其中90%用于研發和部署,10%用于人工智能收購。機器人和語音識別是兩個最受歡迎的投資領域,計算機視覺是獲投資最多的子領域。
“雖然機器學習可以為各個行業帶來非常有價值的利益,但有些技術特別適用于特定行業的商業應用,例如機器人應用于零售和制造業,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于醫療保健行業,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于教育行業。”麥肯錫發布的報告指出。
“機器不是來替代人的,是用來輔助人的。”韋曉亮指出,新技術和教育之間的關系是協助和融合的關系。
據了解,智課教育的寫作和口語批改服務即是以人機結合的方式進行的:先由系統進行機器批改,檢查拼寫、語法等方面的檢查;再由外教進行人工批改,在文章的思想、邏輯、表達地道性等方面給出建議;機器批改的結果不僅供教師批改時參考,也會供老師為學生進行后續學習計劃時參考。
韋曉亮表示,除人工智能以外,腦科學和模式識別等前沿技術都可以在教育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只是還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和教學環節、教師角色進行連接。”韋曉亮表示。(趙娜)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