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多措并舉確保糧食豐收 連續兩年保持750億斤以上水平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1-14





      2020年,吉林省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夏伏旱、3次臺風接連襲擊等影響,糧食總產量達到760.6億斤,居全國第五位,單產892.4斤/畝,位居全國第四位,連續兩年保持750億斤以上水平。


      2020年奪得糧食豐收,主要措施是:強化組織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主要領導同志每年都對糧食生產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分管領導及時召開會議專題部署糧食生產重點工作,尤其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召開省委常委會,專門研究備春耕生產,專題召開全省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暨推進備春耕生產視頻會議,高位部署推動工作落實,確保糧食安全。


      加強糧食生產關鍵環節指導服務。備春耕期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備耕生產各項工作,加強備耕物資、資金準備情況調度,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調劑物資余缺,指導各地積極幫助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復工復產,會同省工信、交通、供銷等部門建立協同機制,開通省市縣鄉村五級農資直購平臺,暢通農資購銷、運輸渠道,保障春耕生產物資充足,確保不誤農時。作物生長關鍵期,及時溝通氣象、水利部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因地、因時制宜提出技術指導意見,組織指導農技人員加強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服務,促進作物正常生長,作物生育進程為近5年最好水平。


      加快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末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530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1/3。實施農田節水灌溉工程,著力加強農田灌溉設施建設,增設抗旱澆灌設施,全省抗旱播種能力達2500萬畝,基本覆蓋松原、白城等西部易旱地區,有效提升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集成推廣綠色增產增效技術。5年來,累計實施生物防治、航化作業等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技術1億畝次以上,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積位居全國首位,大豆食心蟲生物防治技術在全國率先應用于大田生產。探索更換高效精量噴頭10萬個,減少作業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減少農藥用量。測土配方施肥實現主要農作物全覆蓋。2020年在西部易旱地區落實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旱作節水技術60萬畝。


      扎實做好防災減災措施落實。2020年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制(修)訂科學應對氣象災害全力防災減災奪豐收、糧食生產重大病蟲害防控、草地貪夜蛾防控等預案。針對性地對風雹、洪澇、臺風等災害提出抗災救災技術指導意見,及時派出專家指導組深入一線指導抗災救災工作。2018年至2020年,針對連續嚴重春旱影響,累計實施抗旱播種、澆灌等近6000萬畝次,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影響。合力提升病蟲害監測防控能力,累計建設49個現代化病蟲害監測預報區域站,1個物聯網智能病蟲監測站。特別是2020年積極應對草地貪夜蛾入侵,在與遼寧、內蒙古交接的13個縣(市、區)布設高空殺蟲燈123臺,高空測報燈54臺、蟲情測報燈51臺,性信息素誘控設備6.5萬余套,實現行政村覆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日作業能力可達到450萬畝,飛防日作業能力達到20萬畝。針對2020年3次臺風影響,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抗災指導服務體系,派出農業干部和技術專家1.6萬人次,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墊扶倒伏作物,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轉自:吉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吉林率先實行高效植保機械作業補助

      為大力推廣高效植保機械化技術,補齊高效植保機械化短板,近日,吉林省農委、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高效植保機械化實用技術推廣作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 。
      2017-08-31
    • 吉林榆樹:黑土地上的備耕“三變”

      再過不到一個月,曾多次摘得全國產糧“冠軍縣”的吉林省榆樹市就要迎來最繁忙的春耕季節。記者近日在榆樹的部分農村地區走訪時發現,高效灌溉模式、高標準農田和訂單化種植,讓不少農民和“新農人”告別了以往備耕時節的焦慮。
      2019-04-11
    • 跑贏“最后一公里”--看吉林省農業科技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吉林省農業技術的推廣與落地,離不開基層農技站、高校以及新型經營主的深度參與和推動,只有調動多方力量,才能真正讓農技“長腿”,在田間落地生根。
      2019-04-12
    •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2019年吉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力爭達到70萬畝以上

      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作為一種具有穩糧、促漁、增效、提質、生態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省政府已將該技術列為農業五大主推技術,并納入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工作內容。
      2019-06-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