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農業”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2-15





      【現象】


      借助北斗衛星提前對田塊打點定位,規劃最優作業路徑;利用攝像頭實時監控作業情況,畫面同步回傳后臺;通過無人值守氣象站,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如今,不少地方推進無人農場建設,越來越多的機械化設備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為農業生產注入澎湃科技動力。比如在上海嘉定區外岡鎮周涇村的無人化農場試驗基地,通過對插秧機、自走式打藥機、收割機和拖拉機等一批現有農用作業機械進行無人化改造,初步實現了耕、種、管、收無人化作業。


      【點評】


      無人農場,顧名思義,就是在人工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通過對農場設施、裝備、機械等遠程控制,或通過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自主作業,完成所有農場生產、管理任務的一種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的無人化生產作業模式。如今,隨著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農業正朝著智慧農業加速轉變。


      無人農場的興起,本質上是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一方面,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不僅有助于節約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輕技術人才從事農業生產,培育新型農民。另一方面,通過智慧農業系統為農作物管護提供數據支持,能夠指導調控農作物生長環境,使其更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與此同時,全流程機械化也能起到提高生產、作業效率,促進增收減損的效果。數據顯示,當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我國糧食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現代農業裝備和技術的運用功不可沒。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是重要路徑。無論是助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是推動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撐。應該看到,我國農業生產領域科技創新還存在不少短板,傳統的粗放式經營模式制約著農業科技的應用。以無人農場建設為例,從全國范圍來看仍處于探索階段。有專家總結了無人農場大范圍推廣的兩大條件,一是基礎設施要好,農田的水網、路網、電網、通信信號等都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二是地塊要大,面積小、零散分布的土地需要有效整合。加快無人農場的布局應用,離不開良好基礎設施的支撐,也需要因地制宜開展土地宜機化改造。


      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是關鍵。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認定辦法(修訂)》,明確指出鼓勵、引導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各環節各領域的應用創新。面向未來,農業現代化空間廣闊、大有可為。隨著政策的持續推動和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以無人農場建設為契機,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智慧化水平,就一定能持續釋放農業生產活力,讓更多農民富起來,讓糧食安全更穩固。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智慧農業”讓農忙變得清閑起來

       4月正值春耕,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郊外的幾十萬畝農田里,除了一輛大型智能播種機正在播種棉花籽,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竟然看不見一個農民勞作的身影。
      2019-04-29
    • 國內互聯網巨頭加快布局智慧農業

      國內互聯網巨頭加快布局智慧農業

      目前,智慧農業技術已經應用到生產監測、溫室植物種植、精準灌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諸多領域,并形成獨特優勢。更引人注目的是,百度、阿里、騰訊、京東等國內互聯網巨頭一年來也紛紛加快了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布局。
      2019-04-25
    • 智慧農業呼喚新型職業農民

      智慧農業呼喚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的人才來源在哪里?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都在500萬人以上,并且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2019-04-28
    • 智慧農業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智慧農業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智能化的無人駕駛農機在田間大顯身手。
      2019-06-2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