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這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要讓農民來做主角;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是農民,建設主體也理應是農民;鄉村振興還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就眼下實際情況來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分化日益加劇,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突出。誰來堅守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傳承農村農業農民等“三農”事業創新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三農”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應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
要利用好精準扶貧工作相關政策,著力從貧困人口中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依靠各地根據自身農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推行諸如農民田間學校培育模式、現場傳導型培育模式、典型示范型培育模式、項目推動型培育模式等,根據產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創新適合當地特點的教育培訓模式,包括大力推行農技推廣面對面等培訓模式;探索“互聯網+培訓”模式,實現在線學習、在線技術咨詢、共享教學資源信息等等,培養造就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使其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
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不真刀真槍地干,不真金白銀地投,是喊不出來的,是干不出名堂的。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讓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匯聚起來,才能真正讓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鄉村振興需要新型職業農民來支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在抓好培訓教育的同時,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還要確立好培育對象,做到有的放矢、以點帶面。現階段,農業生產企業帶頭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駐村第一書記及大學生村官、種植養殖大戶等具備成為職業農民的潛質,可通過對這一群體的先培訓、先引導,實現示范帶動,推廣普及,逐步建立起一支穩定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最終抵達堅定信心、咬定目標、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的理想境地。(作者:游德福)
轉自:紅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