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轉型品種先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6-05





      華北有句俗語,“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描述的是小麥傳統種植為保豐產澆水次數多、用水量大的問題。而今年“三夏”,華北麥區卻改變了這一傳統灌溉方式: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發布節水小麥育種成果,石麥15、石麥22、衡觀35、輪選103、邢麥7號、邯麥13、冀麥418七個節水小麥品種在足墑播種、春季只澆一遍水的條件下,畝產也能超千斤。

      華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常年的地下水超采導致“漏斗區”面積不斷擴大,其中農業用水特別是小麥灌溉用水更是占據了三成,嚴重威脅著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節水抗旱小麥品種的選育成功,對擰緊農業灌溉“水龍頭”,促進農業生產綠色轉型有著重要意義。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良種作為集聚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是帶有根本性的生產要素,也是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農業轉型,品種先行。品種作為農業生產、農產品供給、種植結構調整的起點,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種業的育種研發也以“高產”為目標,育成農作物新品種達兩萬余個,實現5-6次新品種大規模更新換代,為保障我國主要農產品供給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農業發展的主線,種業研發方向也應時而變,由高產品種轉向優質專用品種、由資源消耗品種轉向綠色發展品種、由糧食作物品種轉向糧經作物并重品種。從此次“一水千斤”小麥品種的發布可以看出,在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種業的先行作用越發凸顯。

      如何轉變育種方向,發揮種業的先導作用,更好地與農業轉型、綠色發展相適應?

      要以品種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我國玉米等主要糧食產品出現結構性過剩,尤其是東北地區玉米庫存積壓嚴重,而大豆需求連年增長,供給卻逐年下降,需要通過品種攻關,培育一批能夠推進東北地區調減玉米、擴增大豆種植面積的新品種。要以品種提升農產品品質。在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過程中,城鄉居民食品消費結構逐步升級,不僅要吃得飽,而且要吃得好,多元化、個性化需求顯著增多,品種攻關要在改良品種品質方面下功夫、在品種多樣化、特色化方面下功夫。要以品種推動農業生產成本下降。“一控兩減三基本”是解決農業面源污染的基本要求,也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途徑,通過品種攻關,培育和推廣一批抗旱、抗病蟲、氮高效利用、適應機械化的綠色新品種,減少水、肥、藥用量和人工成本,從而大幅度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圍繞產業需求,整合各方資源,從體制機制上釋放育種創新活力,培育了一批媲美國際知名品牌的優質水稻、節水抗旱與抗赤霉病小麥、優質高產大豆、機收籽粒玉米等新品種。農業農村部還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末,創制一批具備節水、節肥、抗病蟲、耐鹽堿等綠色育種新材料,選育一批節水5%、節肥10%、節藥15%以上,優質率提高10%以上的綠色優質新品種。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強農重種,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種業轉型,比任何時代都更加緊迫。只有加快推進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由糧食種業為主向糧經飼特種業并重轉變,農業轉型升級才能早日實現。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農業部:將培育一批“綠色”及突破性新品種

      農業部日前提出,通過構建上中下游緊密銜接,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中國特色種業育種創新體系,在現有品種水平基礎上培育一批節水5%、節肥10%、節藥15%以上的“綠色”新品種,以及優質專用、適宜機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種,快速提升種業...
      2017-03-27
    • 中國農作物新品種約七成由南繁育成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郭安平9日在2017中國(陵水)南繁論壇上表示,據統計,中國全國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中約70%經過南繁,涉及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近30種。
      2017-04-10
    • 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授權量超8000件

      通過不斷加大品種權保護力度,我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的申請量逐年增加。截至去年底,全國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超過1 8萬件,授權量超過8000件。
      2017-04-13
    • 廣東:果蔬品種提升 農戶豐產增收

      “我們的妃子笑豐產,但不愁賣,今年最高賣到76元 公斤,最低也有50元 公斤。”陽西縣荔枝龍眼協會會長補建華回憶起今年荔枝銷售情況,仍感到高興。
      2017-09-07

    熱點視頻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離,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