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中非農業貿易 助推雙邊互利共贏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19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始終與非洲各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經貿關系,已經連續多年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在農業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隨著“南南合作”進程的深入推進以及中非合作論壇的成立,中國政府對眾多非洲國家施行了一系列零關稅待遇政策,使得中非之間的農產品貿易數量和范圍都呈現出不斷增長和擴大的態勢,雙邊貿易地位不斷提升。


      中非雙邊農業貿易的協調發展,有助于雙方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顯著增加非洲國家農業生產者收入、提高就業水平和消減貧困,對促進世界跨區域農業合作具有良好的示范效應。


      中非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狀況


      2001年以來,中非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增長速度整體上高于中國對全世界農產品貿易的增長速度。根據聯合國COMTRADE數據庫的統計,2001至2017年,中非雙邊農產品貿易總額從6.28億美元增加到59.94億美元,增長了8.5倍;其中,進口額從2.06億美元增加到29.47億美元,增長了13.3倍,出口額從4.22億美元增加到30.47億美元,增長了6.2倍。雙邊貿易規模在經歷了2015年、2016年的短暫下滑以后,2017年得以恢復擴大。中非農產品貿易整體上基本平衡,雙方各有所得,有利于進一步合作。


      雙邊農產品貿易的快速增長,使得非洲在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從非洲進口農產品數量在中國從世界進口農產品數量中的占比從2001年的1.7%增長至2017年的2.4%,出口占比則從2.6%增長至4.1%。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中非農產品貿易規模仍然偏小,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長期以來,中非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較為穩定,產品集中度高且互補性強,主要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中國從非洲進口的農產品以棉麻絲、油籽、煙草、水產品等為主,絕大部分是資源密集型產品,這與非洲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密切相關。在20大類農產品中,2017年前5大類進口品依次為油籽(7.30億美元)、水果(3.03億美元)、畜產品(2.46億美元)、水產品(2.32億美元)、棉麻絲(1.84億美元),占中國從非洲農產品進口總額的64.6%。棉花、芝麻和煙草及其制品是中國自非進口的重點產品,其中,棉花進口規模占比一度達到60%以上,經歷了先增長后下降的階段性變化,從2001年的0.09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億美元,最高時為2012年的11.73億美元;芝麻的進口規模從不足0.01億美元增加至6.26億美元;煙草及其制品的進口規模從1.33億美元增加至5.97億美元。對于非洲具有優勢特色的農產品可可及其制品來說,2017年中國進口規模僅為0.71億美元,占比2.7%,貿易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中國對非洲出口的農產品以茶葉、蔬菜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20大類農產品中,2017年前5大類的出口品依次為飲料(5.94億美元)、水產品(5.76億美元)、蔬菜(4.35億美元)、谷物(2.66億美元)、糖料及糖(1.11億美元),占中國對非洲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3.1%。茶葉和番茄罐頭是中國對非洲的重點出口產品,2001年至2017年,中國對非洲的茶葉出口規模從1.56億美元上升至5.65億美元,占比保持在20%左右;番茄罐頭出口規模從0.04億美元上升至2.86億美元,占比超過10%。


      中非農產品貿易的市場結構特征


      在非洲國家中,南非、津巴布韋、蘇丹、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塞內加爾、埃及、尼日爾、毛里塔尼亞、多哥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進口來源國。2017年中國從這10個國家進口了21.50億美元的農產品,占中國對非洲農產品進口總額的82.0%。從中國對非的出口貿易看,南非、摩洛哥、加納、尼日利亞、埃及、科特迪瓦、阿爾及利亞、貝寧、塞內加爾、多哥等始終是中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目的國,2017年中國對這10個國家的出口規模達到18.46億美元,占中國對非洲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8.1%。


      就市場分布來看,中國在非洲的農產品貿易對象同樣呈現出高度集中的特點。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貝寧、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等世界重要生產國的棉花,以及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納的可可豆、烏干達的咖啡、埃塞俄比亞的芝麻等特色農產品逐漸進入中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中非農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良好的發展前景可預期。中非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從非洲進口規模的不斷增長,可以促使非洲國家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產品優勢、市場競爭優勢,獲得自身的產業發展能力,實現中非農業合作從援助到發展的轉變。


      近年來中非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但目前的規模還不大,有必要把握其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從多個方面促進貿易發展。具體來說,中非農產品貿易的制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雙方地理距離遙遠,而農產品大多具有易腐性,長距離運輸困難、成本較高。二是非洲國家的農業生產資源豐富但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有限,且各國的政治、文化、消費習慣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客觀上增加了雙邊貿易的難度;三是近年來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大,制約了國際貿易的穩定性;四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非農產品貿易面臨來自其他地區和國家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應該看到,當前中非農產品貿易穩定持續發展面臨著多重機遇:首先,在南南合作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框架和機制下,中非政治經濟關系日益緊密,為加強雙邊貿易往來奠定了堅實基礎;其次,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逐步落實,特別是《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的愿景與行動》的制定和發布,為深化中非經貿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再次,中國對眾多非洲國家的部分進口農產品實行零關稅政策,有利于非洲國家產品進入中國;最后,中國農業“走出去”也有助于促進中非農產品貿易發展。


      農產品貿易增長是雙邊農業合作成果的體現,促進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是雙方農業合作的目標。在今后一段時期,雙方可進一步加強在農業市場信息、農產品質量認證、農產品展示和推介等方面的合作,促進非洲農業獲得發展能力,促進非洲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促進非洲農業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通過聯合設立相關企業從事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等方式,加強對非洲農業投資和技術援助,提升其產業發展水平和農產品出口能力,不斷探索、創新中非農業貿易合作的領域和方式,積極打造穩定、可持續、互利共贏的農業合作關系。(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田志宏 潘彪)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農業部:二月份全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平穩

      2月份以來,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農業農村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呈現作物長勢向好、種植意向調優、市場供應寬裕等態勢。
      2017-03-21
    • 農業部今年重點開展四類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

      農業部決定從2017年起組織開展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農業部在項目前期工作通知中指出,2017年,農業部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結合產業類型,支持精準作業、精準控制設施設...
      2017-03-21
    • 農業部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

        為深入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從今年開始,農業部在果菜茶優勢產區選擇150個縣(市、區)開展果菜茶病蟲全程綠色防控試點,依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集中連片的示范基地,力爭用3-5年時間,初步建立起全程綠色...
      2017-03-21
    • 農業部部署開展七大專項整治行動

      近日,農業部發布《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方案》,今年將重點開展農藥、“瘦肉精”、生鮮乳、獸用抗生素、生豬屠宰、“三魚兩藥”、農資打假等7個專項整治行動。
      2017-03-22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