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今年以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穩中向好,為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提供了重要支撐。
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農業結構持續優化、鄉村產業提質增效,是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的最大亮點。
夏糧再獲豐收,農業生產形勢穩定。今年上半年,夏糧產量2835億斤,較上年增加58.6億斤,增長2.1%,和歷史最高產的2017年持平。目前早稻已收獲過半,秋糧作物長勢正常,草地貪夜蛾蟲害擴散速度減緩,全年糧食豐收基礎較好。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來共發生48起,月均發生數明顯減少,24個省(區)已經解除疫區封鎖,生豬產銷秩序正逐步恢復。除生豬外畜禽養殖等其他方面加快發展。
農業結構持續優化,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小麥品質明顯好于上年,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占比達到33%,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啟動大豆振興計劃,預計面積增加1000萬畝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繼續保持良好態勢,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6.8萬億元,同比增長4%左右。休閑旅游業、農產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
農產品貿易平穩增長,農業對外合作不斷拓展。今年前5月,農產品進出口總額6239.6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我國農產品進口4163.7億元,同比增長14.1%,進口來源明顯變化,來自巴西、東盟、歐盟、澳大利亞等的農產品進口保持較快增長。我國農產品出口2075.9億元,同比增長4.1%,茶葉出口量額雙增,同比分別增長5.9%和24.8%,水產品、蔬菜等優勢農產品出口總體平穩。歐盟、東盟等農產品出口市場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1.3%和4.5%。
據介紹,“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發展穩步推進。我國已經與80多個國家簽署了農漁業合作文件,在參與國認定建設了10個農業合作示范區。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額超過了770億美元,比五年前增長了17.8%。
與此同時,農業發展方式也在調綠。
魏百剛介紹,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萬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龍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已在全國創建11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帶動創建1000多個省級和一大批市縣級產業園。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較高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檢,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檢范圍覆蓋31個省份、153個大中城市,抽檢了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5大類108個日常消費的大宗鮮活農產品。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一級巡視員程金根:監測結果顯示,抽檢總體合格率是97.2%,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108個監測品種中,有64個品種的合格率在99%以上。蔬菜的合格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定向好。
魏百剛表示,農民增收保持“兩個高于”,農村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778元,實際增長6.6%,高于GDP增速0.3個百分點,高于城鎮居民增速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74,比上年同期縮小0.03。
魏百剛還表示,上半年,產業扶貧成效明顯,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出村進城,帶動貧困戶收入增速繼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有效帶動農村消費,全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1%,高于城鎮增幅0.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310元,實際增長6.4%,高于城鎮居民增速2.3個百分點,鄉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魏百剛指出,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為保供給、穩物價、增信心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
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草地貪夜蛾蟲害、非洲豬瘟疫情、旱澇災害偏重發生、農業投資增速回落等一些新情況,農業農村部已對此作了應對安排。魏百剛表示,要毫不放松抓好秋糧生產。全年糧食生產大頭在秋糧,占比達75%左右。目前正值秋糧作物田間管理的關鍵時節,重點是防控好草地貪夜蛾和防范旱澇災害。要堅持不懈抓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供應。落實好臨時生產救助、貸款貼息、政策性保險、用地保障等措施,重點支持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發展生產,同步抓好牛羊肉、禽肉等替代肉品的生產,確保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轉自:中國產經新聞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