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提出了‘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民心相通’的建設路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近日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與民族事務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此次會議由中央民族大學主辦,會議就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更好發展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度探討。
林桂軍表示,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建設項目來講,該倡議涵蓋八個重要的合作領域,分別是基礎設施、貿易、產業投資、能源資源、金融、生態環保、人文和海上合作,其中基礎設施優先,能源投資為重中之重。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黃曉勇也表示,“一帶一路”建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而能源貿易以及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并為相關國家與地區未來更加廣泛深入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能源合作日益廣泛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能源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日漸增多。2014年初,中石油與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石油和法國道達爾分別持有該公司20%的股權,共同開發位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中石油、中海油、寶鋼等中國公司成為該項目的重要工程分包商。近日,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又通過一項股權收購協議間接持有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這成為國際油氣市場一次重要的股權轉讓。
“在能源領域,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跨國家跨區域大規模的能源合作,構建一個多元化的互聯互通新格局,是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的未來前景。”黃曉勇表示,中亞油氣資源儲量僅次于中東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其天然氣儲量更為可觀,該地區天然氣探明儲量超過23萬億立方米,約為全球探明總儲量的10.6%。
能源合作挑戰多
但在“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中,也存在不少挑戰。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表示,首先,“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可再生資源或者水電資源等,但這些資源有些沒能得到有效開發,不能充分地轉變成經濟優勢;其次,“一帶一路”沿線也包括能源資源不豐富或者缺少相關能源基礎設施的國家和地區,如何提高這些國家和區域的能源供應,使之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也是一個問題;第三,“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嚴重依賴化石能源,清潔能源發展能力不足。
對此,韓文科表示,在“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中要實現轉變,把沿線的單向雙邊低層次的能源合作轉向多邊多層次的能源合作,把中國和單個國家單個項目的合作轉向和“一帶一路”沿線每個國家全方位的合作。而且要從區域能源合作機制向區域治理機制轉變,解決能源合作中所遇到的環保、生態和當地人民發展的問題,以偏重化石能源合作向綠色低碳為導向的能源經濟產業鏈的合作轉變。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也要從以各自發展為主向聯合規劃共同推進合作轉變。”韓文科表示,因為能源合作涉及到區域的平衡、全球的格局,所以“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必須進行區域合作、全球合作,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自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
此外,韓文科表示,能源合作方式要從政府主導、單一國企參與向市場主導、國企民企等多種所有制共同參與轉變。“一帶一路”提倡民心相通,今后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能源合作,需要讓中國的中小企業“走出去”,到沿線國家開展能源合作。
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民委等部門,美國哈佛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美國羅德島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國內外多所著名高校、科研機構的17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記者 周東洋)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