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氫能商業化拉開帷幕 煤炭清潔利用方式更多元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01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說,氫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在他看來,三次能源革命存在一個規律:碳含量降低、氫含量上升。燃料中碳原子數目與氫原子的比例從固態的煤(1∶1),到液態的石油(1∶2),再到氣態的天然氣(1∶4),脫碳不斷加速、含氫越來越高,這已成為能源開發利用的自然規律和趨勢。
     
      前不久,由國家能源集團牽頭,聯合17家能源、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冶金材料等行業的大型企業、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下稱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正式成立。
     
      中國氫能戰略聯盟的定位是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國家級氫能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到場。業內人士表示,該聯盟的成立意味著氫能產業將在我國能源戰略中布下重要一子。
     
      成立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國家級氫能產業聯盟,推動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和交流宣傳,將全面助力提升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成熟度和國際競爭力,也預示著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開始進入規范與加速發展新時期,構建中國特色氫能社會的進程將提質提速。
     
      據了解,開發氫能在我國有很大的資源優勢,其原料既可以是煤炭、工業尾氣,又可以是水。科學合理利用氫能,不僅可以使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方式更多元,還可以消納利用一些地方的富余電量,促進煤炭及相關能源上下游的互利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綜合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在氫能源產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該集團煤化工領域年產超過400萬噸氫氣,具備供應4000萬輛燃料電池車的制氫能力,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其探索的煤制氫路線,成本是天然氣制氫成本的70%~80%,是重油或石腦油制氫成本的60%~70%。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表示,目前氫能產業商業化發展的步伐正在加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燃料電池技術發展、氫能產業裝備制造等方面相對滯后。
     
      氫能作為零碳綠色的新能源,具有環保安全、能量密度大、轉化效率高、儲量豐富和適用范圍廣等特點,可實現從開發到利用全過程的零排放、零污染,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效替代新能源。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持續增大,氫能產業的發展在世界各國備受關注,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實現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創新技術,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達成了共識,多國政府都已出臺氫能及燃料電池發展戰略路線圖,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將氫能規劃上升到國家能源戰略高度。氫能開發與利用已成為發達國家能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全球發展氫能最積極國家之一的日本,近年發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并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取得超過1500件專利。
     
      我國也將氫能利用作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自2011年以來,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從戰略、產業結構、科技、財政等方面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并鼓勵包括氫燃料電池和相關產業在內的氫能產業發展。2016年3月,我國《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作為重點任務;把氫的制取、儲運及加氫站等方面的研發與攻關、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等作為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的戰略方向;把大規模制氫技術、分布式制氫技術、氫氣儲運技術、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等列為創新行動。2017年,科技部和交通運輸部出臺的《“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氫氣儲運技術發展,加氫站建設和燃料電池汽車規模示范,形成較完整的加氫設施配套技術與標準體系。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多地表現出強烈的發展積極性。
     
      但就實際應用而言,氫能商業化仍有長路要走。最關鍵的是,需要找到廉價制氫技術。氫能是二次能源,它的制取需消耗大量能量,且目前制氫效率相對較低,因此尋求可規模化的廉價制氫技術是各國科學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萬鋼表示,與國外產業巨頭積極介入不同,我國能源與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對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介入程度有限,至今產業發展仍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為主。同時,我國基礎研發與核心技術投入不足。此外,合適的商業化市場模式尚需探索,特別是新興應用領域支持不足。他表示,要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和產業發展。同時推動燃料電池裝備制造業發展和氫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分析人士稱,此次氫能聯盟成立,或將提升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成熟度和國際競爭力,有助于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進入規范與加速發展新時期。
     
      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屬于前瞻性新興產業,投資規模大。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成立后,將一方面通過集聚相關產業在產、學、研各方面的技術資源,加強協同創新,統籌推動包括制氫、儲運氫、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應用的全產業鏈技術突破,加快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加強產業及市場協同,統籌指導聯盟成員凝練自身研發與產業優勢,在氫能利用技術、安全技術、氫能技術標準上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在國防、分布式能源、汽車動力、儲能裝備等方向的跨領域應用,建立融投資機制以吸引風險投資和發起基金,加速推廣中國的氫能產業布局,共同推進中國氫能社會的構建。
     
      據了解,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人們寄予希望邁入“氫能時代”的突破口和現實路徑。我國被國際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能產業化的國家。
     
      轉自:中國礦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氫能產業投資進入爆發期:多地布局氫能小鎮

      在地方政府紛紛布局之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一些企業也瞄準時機轉型,朝氫能“撲了上去”。
      2017-11-10
    • 政策加力 儲能商業化進入提速發展期

      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儲能在我國能源產業中的戰略定位,提出未來10年儲能領域的發展目標并強調儲能的5大任務
      2017-05-22
    • 煤炭業將推市場化債轉股示范性案例

      “煤炭行業可能會推出十個企業的市場化債轉股案例。”知情人士近日透露,銀監會與有關協會正在研究煤炭企業降杠桿等事宜,計劃推出一些示范性案例。
      2017-03-23
    • 發改委:加快退出長期停工停產的煤炭“僵尸企業”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3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煤炭行業去產能穩供應工作座談會。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要求,2017年煤炭去產能工作要更加嚴格按照標準去產能,加快退出長期停工停產的“僵尸企業”、安全保...
      2017-03-24

    熱點視頻

    中國報協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2018賀新春 中國報協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王其團2018賀新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