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對石油行業影響或將持續更長時間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20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持續,無疑給今年全球石油行業帶來劇烈沖擊。石油需求的驟降和回升,令全球油品庫存和油價出現劇烈波動,規模空前的減產協議幫助油價暫時企穩。

      起初,業界人士期望,全球石油需求在一兩年的時間內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現在看來,這一看法過于樂觀。疫情還會對各國決策者能源安全觀、氣候變化緊迫性認知、能源政策、科技和投資帶來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長期性的,只是當前尚在發展過程之中。

      國際能源署在13日公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和歐佩克在8日公布《2020年世界石油展望報告》,均對疫情對能源行業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國際能源署警告,疫情給能源體系帶來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將下降8%,布倫特油價到2023年才會達到每桶50美元水平。如果各國政策和目標順利實施,全球能源需求也將在2023年初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而如果疫情延長,跌幅加深,這一時間點將會推遲到2025年。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時代將會在未來10年終止。不過,由于政府沒有出現大的政策轉變,現在還沒有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跡象。

      近期,英國石油和道達爾等多個老牌石油上游企業和石油貿易巨頭均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達到峰值。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無疑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判斷。

      歐佩克則認為,疫情將對經合組織經濟增長前景帶來顯著負面影響,經合組織石油需求將在2022至2025年處于4700萬桶/日高位,此后將逐漸走低。這意味著,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可能不會再回到2019年4790萬桶/日的水平。

      雖然歐佩克在其年度報告中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到2045年將達到1.091億桶/日,比2019年仍將增長近1000萬桶/日,但2035年以后的增長將十分緩慢。其對2045年石油需求量的預測,比前一年對2040年的需求量預測還要少100萬桶/日以上。

      歐佩克認為,如果疫情在2021年能大體得到控制,全球石油需求將部分恢復,預計在中期會有健康的增長。非經合組織石油需求將從2019年的近5200萬桶/日,增加到2045年的7400萬桶/日。印度將以630萬桶/日的增幅,成為這期間石油需求增長最大的國家。

      國際能源署還表示,今年全球能源領域的投資將下降18%。投資增長的大幅減少將增加未來市場波動的風險。

      挪威咨詢機構雷斯塔能源預計,今年全球石油相關的投資將下降30%以上,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需要等到2024至2025年。

      如果上游石油企業基于能源轉型的趨勢和石油需求觸頂的判斷,而相應調整投資方向,那么,石油行業可能出現類似“預言自我實現”的情形。除此以外,投資者也在用腳投票,給予石油企業外在的壓力。

      對于未來能源需求,國際能源署認為,可再生能源將在其設定的四個發展情景中均扮演主角,太陽能則處于舞臺的中心,相較于煤電和氣電的成本優勢是重要的推動因素。(劉亞南)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后疫情時代,新能源車更好賣?

      那些能夠承受短期壓力的汽車制造商、電池供應商和初創企業們,在未來將從新一波市場需求浪潮中受益
      2020-07-06
    • 中國海洋石油物探船隊完成紅海海域首次作業

      記者17日從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獲悉,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石油物探船隊中國海油“海洋石油751”“海洋石油770”歷時250余天,圓滿完成紅海海域首次海洋勘探地震作業。
      2017-04-18
    • 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體制改革已邁出實質性步伐

      7月24日,中石油官網發布《中國石油繪就改革“高清路線圖”》一文,文章指出,通過制定出臺一系列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措施,中國石油深化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包括天然氣與管道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
      2017-07-24
    • 石油產業迎戰汽車電動化

      交通運輸部門是我國第三大能源消費部門,僅次于工業與居民部門,同時也是最主要的石油消費部門。隨著天然氣、電能、燃料甲醇、燃料乙醇等替代燃料的勃興,成品油消費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盡管全球的交通用能呈現出多樣...
      2017-08-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