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智能鎖產業飛速向前發展,產業規模首次達到了近百億元的規模,產銷量同比2016年增長超過百分之百,不管是行業規模還是企業規模都有著非常好的發展態勢。那么2018年,我國智能鎖產業又會出現哪“九大”新發展趨勢呢?
趨勢一 隨著普及率提升,產業將會出現井噴
從2017年的調研中,在智能鎖銷售做的較好的華東、華南地區,智能鎖的普及度也就在百分之五左右,低的地區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全國平均水平在百分之三左右,雖然發展迅速,但普及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2018年,隨著智能鎖產業市場教育的不斷成熟 ,消費者對智能化產品接受度的不斷提高,產業推廣力度不斷增加,智能鎖產業的普及率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預計提升幅度將會超過百分之百,而且隨著普及率的提升,智能鎖產業也將會迎來新的爆發期。
2018年智能鎖產業增長幅度最少不低于百分之五十,或將達到1200萬套以上的規模,甚至達到翻倍的預期。
趨勢二 消費者品牌將會出現
經過了近二十年的市場培育,智能鎖產業在2018年已經具備了消費者品牌的良性基礎:大量的消費者端的推廣而非行業端推廣、單品銷售量開始超越配件銷售量、品牌推廣力度越來越大、針對消費者需求研發新產品。
因此,隨著市場推廣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更加重視品牌發展和消費者需求,消費者品牌將會自2018年崛起,如果以此態勢發展,未來智能鎖產業將會成為消費者品牌的天下,“行業品牌”的發展空間將會受到進一步的擠壓。
趨勢三 跨行業合縱連橫將會普遍
其實這苗頭在2017年就已經顯現,截止2017年底,家電企業:海爾、TCL、創維、美的、榮事達、康佳、菲利浦、松下等,科技企業:中興、聯想、360、紫光、錘子等等跨產業的巨頭級企業已經進入到智能鎖產業。
但在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外部企業進入,而且進入的程度將會越來越深,甚至出現跨產業并購的可能。因此,2018年將會是智能鎖產業合縱連橫的真正意義上的起始年。
趨勢四 產業集中度將會越來越高
按照年初的發展趨勢,未來智能鎖產業TOP20可能復刻成TOP10,進入到TOP10的智能鎖生產企業將會利用自身的資源、市場、資金、人才等優勢,大量的占有市場、攻城掠地。
如果依照當前發展態勢進行,預計到2018年底,TOP10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會達到40%—50%左右,同比2017年會有大幅度的增長,同時,巨頭企業的產、銷量增長幅度也將會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趨勢五 互聯網化、融入AI產業趨勢明顯
與此同時,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優化,普及度及成本的有效控制,智能家居產業的AI化,智能鎖產品的AI化趨勢也將會在2018年有所體現。
智能鎖產業有望在2018年真正的出現純互聯網化、AI化的智能鎖產品,而且這類產品在未來將會成為智能鎖主流產品之一,特別是隨著大量的巨頭科技公司進入到智能鎖產業當中,這一趨勢將會得到強化。
趨勢六 安全、方便、適用將會成為產品主流
智能鎖產品安全方面將會在2018年得到進一步強化,安全的定義也將從被動防護轉換成主動性防御;其次,方便的易用性也將會在2018年成為產品的主流之一,反人類設計的產品將會受到消費者的唾棄;
同時適用性,特別是針對硬件和軟件端的優化適用性將會受到消費者的極大歡迎。
趨勢七 消費群定制化產品越來越受歡迎
在2018年,“一把鎖賣天下”將會成為歷史,消費群定制化的產品將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市場當中,特別是針對特定消費人群設計的特定功能或群體性屬性將會得到所針對消費群的極大關注和歡迎。
普適性的產品及功能將很容易在價格戰中迷失,針對性較強或群體消費特征較為明顯的產品將會有更大機率成為“爆款”級產品。
所以在未來“千鎖一面”甚至“萬鎖一面”的“盛況”將很難占據行業內的主流。
趨勢八 線上線下融合會使購買越來越方便
隨著“新零售”的不斷深入,線上和線下將會合并享受各自的流量、客流和技術上的福利,同時消費者在購買和享受產品服務上將會越來越方便。智能鎖產業有望在未來的幾年內,在主流渠道當中,完成絕大部分的線上和線下的融合。
趨勢九 市場服務將會出現專業的團隊
市場服務的專業化,前幾年在智能鎖產業當中就已經有所體現,出現了若干家智能鎖安裝售后平臺,反饋效果也還算符合產業發展規律。
但在2018年,隨著行業增量的進一步擴大,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預計智能鎖產業將會出現專業化的服務團隊。
這種專業不僅是安裝上的專業化,更會形成一種標準化、專業化、流程化的專業方式,將會改變當前松散的接單、服務這種簡單模式,甚至在未來的兩年內,隨著增量的進一步擴大,有可能出現全國性的專業服務團隊。 (趙宏武)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