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絲織造產業是紡織工業中最能體現創新能力的產業,尤其在產品開發與創新方面更是走在了紡織工業的前列。”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紡織行業整體大環境比較低迷,但是長絲整體發展態勢較好,通過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制訂相關標準、開發出適合各種消費需求的特色產品,取得了不少亮麗的成績,有力地推動了長絲織造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生產平穩 出口增長釋放利好信息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盛澤、長興、秀洲、龍湖、泗陽、平望、七都、柯橋、大豐小海九地化纖長絲織物產量累計為44.97億米,同比增長3.18%。王加毅表示,就行業整體情況看,基本表現為老的產業集群產能在減少,新的產業集群產能在增加,1~4月份我國長絲織物的實際產量較去年同期略有增長,但5月份以后受市場波動影響,總產量同比會有所下降。
從出口來看,化纖長絲織物的出口保持快速增長,明顯好于全紡織的整體表現。據有關數據顯示,1~4月,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累計出口45.92億美元,同比增長13.29%,增速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56個百分點。其中,錦綸長絲織物累計出口2.83億美元,同比增長27.41%;滌綸長絲織物累計出口38.5億美元,同比增長13.1%。
王加毅指出,長絲織造行業的基本運行情況可以概括出行業的基本特點,出口增長無疑為行業釋放出了利好信息,盡管行業發展面臨一些困難,但市場有好轉趨勢,前景和容量皆是可觀的。
注重環保 中西部產能增長迅猛
“截至到2018年年底,我國長絲織造行業擁有噴水織機規模為58萬臺 ,2019年全行業噴水織機增長速度將達到17%,老產業集群將減少3萬臺左右,新興產業集群將增加10萬~13萬臺,蘇北及中西部地區噴水織機的產能將達到全國總量的38.5%。”王加毅表示,以沿海發達地區為產品研發和銷售基地,中西部地區為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產業分工格局再次推進了一大步。
新興產業集群所在的地方政府普遍重視落實環保措施,在引進噴水織機項目的同時,規劃建設了噴水織機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設施,新建園區污水處理的落實普遍好于東部沿海的老園區。 “2019年全行業平均中水回用率不低于80%,兩年內實現90%的目標。” 王加毅指出,新上產能已經成為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健康和長遠發展的生力軍。在產業新區中,絕大多數企業把提擋升級放在首位,借轉移契機,通過引進先進的新設備,淘汰落后的舊設備,實現企業產品創新、技術進步、降本增效與擴大產能的有機統一。
由量轉質 新技術驅動產品升級
“近年來,長絲織造產業實現了由注重量的擴張轉向產品結構的調整轉變,新開發的差別化、功能化、高仿真類新產品層出不窮,年年有創新成果。”王加毅表示,現在很多面料可以同時具有功能性、時尚性和價值性,這些都說明化纖長絲面料與上游長絲及下游染整形成了良好的融合,顯現了長絲織造行業的蓬勃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
“長絲織造企業愈加注重新產品的開發與新技術的突破,這與行業轉型升級非常契合。”王加毅指出,今年以來,長絲織造行業在高性能作戰防護服裝纖維材料方面不斷發力,某些長絲織物不僅可以抗菌、防水防油,還可以滿足未來戰士對于導彈、生物試劑、化學試劑的防護,并且材料的智能性還可對士兵加強身體檢測和護理系統提供解決方案。“長絲織造行業的特點是產品種類多,現行標準難以很好的滿足所需,并且隨著行業的發展以及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更多的新標準被提出來,這就意味著,在標準制定這條道路上,我們任重道遠。”截至今年6月,長絲織造行業已經發布的標準有27項,其中,國家標準共8項,行業標準共19項;正在研制的標準有12項,其中兩項列入國家標準計劃,7項列入行業標準計劃,1項列入團體標準計劃,兩項列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王加毅強調,今年,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將持續推動標準化工作,加強標準與市場的結合應用力度,進一步掌握現行標準的執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標準化培訓工作,提高全行業標準化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