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好組合拳 輕工出口企業謀逆勢突圍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24





      輕工業是穩外貿的主力軍,皮革、陶瓷、家具、塑料、工藝美術品等均是輕工出口的重要領域,家電、眼鏡、文體用品、玩具、樂器、搪瓷等行業超過30%的產品出口。2019年,我國輕工業出口額為6752.82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27%。今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出口額 (以美元計價)同比下降13.3%,塑料、皮革、玩具、陶瓷等傳統出口優勢行業中的8種重點產品同比下降17.15%,陶瓷、燈具、家具等出口降幅均超過20%,降幅高于全國同期水平。


      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如何保銷售、拓市場、增訂單,實現逆勢突圍,成為輕工出口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課題。


      受損波及面廣 出口壓力不容忽視


      全球疫情影響下,輕工出口企業受損嚴重,面臨需求端和供給端 “雙向擠壓”。一季度,作為我國輕工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的歐美、東亞、中東等地區均發生了疫情,市場需求明顯萎縮,企業普遍面臨在手訂單取消或延期、新訂單簽約較難、物流運輸不暢、違約賠償等問題。此外,國際重要展會及賽事的取消或推遲將進一步導致企業訂單流失。


      一些企業資金鏈面臨斷裂風險,停業風險上升。不少企業銷售回款緩慢,現金流變得十分緊張。雖然不少金融機構發布了融資支持政策,但很多企業認為,這些政策存在貸款抵押標的范圍窄、融資額度低、貸款利率優惠力度弱、無抵押信用貸款難度大等問題,難以有效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


      從整個產業鏈來看,全球供應鏈不暢,原材料、零配件進口困難,影響生產增值再出口;主要原料上游供應國戒嚴封國,關閉海陸邊境口岸、貨運航班,進口的原材料供應受到較大沖擊。


      全國輕工外貿企業約24萬家,絕大多數為出口型企業,國際疫情蔓延直接導致個別企業宣告停業,部分企業出現降薪、裁員等情況,部分企業雖未停業倒閉,但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出口嚴重受損,導致實際失業和隱性失業現象增多,穩就業壓力增大。


      用足兩個市場 選準突圍著力點


      短期看,疫情阻礙了供應端和需求端發力,輕工出口企業遇到很大沖擊,行業風險加大;中長期看,將引發消費理念和營銷方式裂變,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因此,一定要增強發展信心,積極應對,化危為機,加快實現逆勢突圍。


      一是用足用好國家政策,認真抓住支持紅利。3月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強調要大力支持外貿企業穩定發展,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各部門陸續出臺了支持外貿企業穩定發展的相關政策,幫扶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各地政府正在深入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幫助外貿企業共渡難關。相關企業要利用好出口退稅、外貿信貸投放和出口信用保險等舉措,積極參與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廣泛參加政府主導的各類線上展銷會,充分利用國家關于暫停征收內銷緩稅利息、擴大內銷選擇性征稅試點和擴大商品準入范圍等促進降低企業內銷成本的契機,抓緊優化自身產品結構,研究拓展外需和內需兩個市場,持續擴大銷售渠道。


      二是調整目標市場,大力擁抱跨境電商。相關企業要和老客戶保持密切聯系,同時積極開拓新客戶,努力開拓東盟、西亞、南亞、非洲等疫情低風險地區市場;進一步推動營銷模式創新,通過大力發展線上業務,和跨境電商平臺合作,高效對接供需,帶動優質輕工產品出口。龍頭企業要利用好國際性電商平臺,將其作為產品出口的主要渠道,通過電商平臺、線上直播、社交電商等多種方式發布新產品,有效帶動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營銷模式。企業參加線上展銷會時要做好展前對接、線上推介、現場直播、遠程洽談等各項準備工作。


      三是深度開拓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協同發展。經營困難的出口企業要逐漸轉變發展方向,從出口轉向內銷;要及時與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合作,積極參加各類線上進出口博覽會,將優質出口產品進行線上線下同步展示銷售,培育創建新的品牌。因疫情暫時失去訂單的出口企業,要積極尋求當地政府幫助,提出困難訴求,加快參與經濟內循環,積極拓寬生產業務,做好適應疫情地區消費需要的食品、居家日常消費品等產品生產供應,積極向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轉型。


      四是擴展新模式新應用,做好傳統業務轉型升級。企業要深入貫徹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做好員工練兵培訓,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加快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捕捉生命健康、應急產業、宅經濟等商機,積極擴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綠色制造等生產模式。通過應用新模式,開發新產品,增加新訂單,減少舊庫存,實現高質量發展。龍頭企業要不斷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快速做好傳統出口業務的轉型升級,持續帶動出口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政策尚待再加碼 扶持與破題都不宜缺


      企業在修煉內功的同時,也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幫扶政策,為實現全年出口形勢持續向好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


      各級政府應全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全面兌現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出口信貸等多項惠企政策,在中央政策基礎上盡可能加大政策力度、擴大政策范圍、延伸政策鏈條,提高稅負減免幅度;鼓勵金融機構出臺信貸支持政策,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適當延長前期針對企業出臺的復工復產支持政策實施期限,并擴大覆蓋范圍;進一步出臺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相關政策,做到 “能減盡減”,確保快速執行落地,增強其發展信心;支持和鼓勵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免除利息,或延長減息時間,積極推進融資暢通工程,增加信用貸款,增加首貸客戶數和企業戶數等;對于面臨失業和隱性失業風險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物資救濟以穩定就業;同時,鼓勵和指導中小微企業精準細分出口市場,積極融入互聯網+經濟,研發新的熱銷產品,實現逆勢發展。


      有關部門要繼續支持企業推進技術創新,指導企業引資引技引才,支持企業通過增資擴股、技術改造和創新投入等方式,用投資增量帶動產業的升級;支持企業加快管理創新,積極推行線上辦公,提升決策和管理水平。


      在關注出口市場的同時,政府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外貿企業積極開辟內需市場,引導企業統籌抓好穩外需擴內需兩篇大文章,加快促進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的對接,全面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打通內外貿堵點,加速外銷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需要保證產業鏈上下游的暢通。政府應做好龍頭出口企業的有效對口幫扶,幫助其解決原料供應調度等急迫問題,發揮其對上下游產業鏈的帶動作用;同時,加強對國際物流運輸的保障力度,不斷優化提高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持續提升中歐班列等貨運通道的能力,保障物流和供應鏈穩定暢通。


      此外,有關部門應加強與主要貿易國家的溝通協調,推動消除不必要的管制等;支持和鼓勵行業組織等加快建設信息發布公共服務平臺,做好供應鏈和產業鏈信息的精準發布和預警,支持出口企業做好法律和維權服務等。(本文作者系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產業創新處處長 趙陽)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學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