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笨雞、笨豬肉等綠色農產品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3-12





      “現在城里人待客有了新講究,喜歡笨雞、笨豬肉等笨菜,越笨越喜歡。”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撥云嶺村黨支部書記楊來法跟記者分享了他今年春節期間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楊來法口中的當地方言“笨”,就是“土”的意思,所謂“笨菜”其實就是指綠色無污染,基本由農戶自己養殖、種植的畜禽、蔬菜。
     
      在楊來法看來,“笨菜”走俏體現了人們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新追求,也啟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
     
      “大宗農產品總量過剩,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其實是農業結構調整跟不上消費升級步伐導致的矛盾。”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委書記許銳認為,不過這背后也蘊藏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巨大空間和質量興農的巨大潛力。
     
      農業部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過1.2萬億斤,肉蛋菜果魚等農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基層代表認為,“有沒有”“夠不夠”已不是問題,“好不好”“優不優”更受關注。農產品供給也迫切需要來一場質量革命。
     
      “農戶種什么、養什么要跟著市場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雙楊鎮趙瓦村黨委書記李久存說,現在看,市場需要咱走的是質量興農、特色品牌的路子。
     
      “以土壤為例,施化肥就好比給土壤吃肉,大魚大肉吃多了土地也會生病。”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說,同時,還要加大有機肥和化肥減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了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農產品。
     
      硬環境有了,軟環境也不能缺。楊來法代表建議,在全國發展推廣農村“一村一品牌”的特色安全農業。“農民沒有誰不愛惜家鄉名聲,愛惜本村品牌就是愛惜本村子孫未來。”他表示,“一村一品牌”有助于把農產品安全管理內化為村民自治文化的一部分。
     
      質量興農,不僅農民要轉變觀念,政策供給也要隨之相應調整。許銳建議,要加快制定相應的政策體系,推動科技研發、農業補貼等更多向綠色發展、質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投入,引導農民自覺參與農產品的質量革命。(記者甘泉 鄔慧穎 袁軍寶)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白酒行業結構性復蘇 投資者傾心龍頭企業

      經歷了長達數年的深度調整,白酒行業終于迎來結構性復蘇。隨著行業相關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年報和一季報,上市白酒企業的成績單也隨之出爐。根據wind統計數據,2016年,上市白酒公司平均營業總收入合計達到72 52億元,比2015年同...
      2017-05-12

    熱點視頻

    女學生2萬元學費被偷 公交車司機乘客聯手追回 女學生2萬元學費被偷 公交車司機乘客聯手追回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