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集群 食品產業園煥發蓬勃生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1-20





      近年來,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農業大省的縣級食品產業園區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形成明顯的食品產業集聚現象。這些食品產業園區在解決富余農業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帶動本地食品產業升級、拉動GDP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同時,這些食品產業園區也面臨競爭同質化、傳統模式被科技顛覆、產業關聯度不高等挑戰。業內專家認為,食品產業園區的競爭日益激烈,其發展必須加入新的競爭要素,要在突出特色、配套設施、管理服務等方面挖掘更大的成長空間。


      產業園區遍地開花


      地處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西柯鎮的廈門輕工(食品)工業區已吸引娃哈哈集團、古龍食品、銀祥集團、中盛糧油、日清食品等128家食品生產企業先后入駐。


      坐標在京津雄創新三角區的河北省霸州市已成為食品企業集聚的目標。去年,霸州食品制造業納稅達2.5億元,同比增長42.88%。


      位于中原交通干線的河南省湯陰縣,將食品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強化聚集效應,形成食品產業集群,目前已有食品企業171家,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以打造占領中原市場、華北市場食品企業加工基地為發展目標。


      “落戶”北京房山琉璃河的中糧健康科技園今年正式開園,充分顯示出中糧發展的腳步已由健康食品、健康生活等領域邁向大健康產業。中糧集團致力于探索全民健康發展的解決之道,匯聚行業資源相互賦能,共建大健康產業生態系統。


      這4個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食品產業聚集區的發展模式基本代表了東南沿海地區、京津冀地區、傳統農業地區以及食品央企的食品產業園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建指出,最近幾年來,我國縣級城市涌現出眾多的食品產業園區,在拉動當地GDP、解決快速城鎮化帶來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食品產業園區的競爭日益激烈,其發展更需要新競爭要素的加入。


      今年,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完成了生產基地的跨省“遷徙”,在霸州總投資15億元建設近30萬平方米的廠房,是該公司在京外建立的第一個生產基地。霸州地處京津雄三角區腹地。未來京雄城際鐵路的開通將使霸州與北京的通行時間縮短至30分鐘內。“半小時經濟圈”這一區位優勢令霸州擁有了食品企業最為看中的“地利”。除了北京稻香村,擁有“達利園”“好吃點”“可比克”等品牌的達利集團、 加州原野總部干果生產加工、頤海食品等都將目光鎖定霸州。


      張永建表示,區位優勢一直是食品產業園最根本的競爭要素,占有“地利”確實可以吸引食品企業踴躍入駐,但是隨著物流產業的飛速發展,“地利”所帶來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弱化,未來食品產業園區的競爭將集中在產業特色、配套設施、管理服務等方面。


      在中糧健康科技園區,記者參觀了園區生活的剛需配套——中糧健康科技園人才公寓。人才公寓首層提供了瑞幸咖啡、羅森便利店、健身房、共享辦公空間等配套設施;人才公寓內設置了Loft和Standard兩種戶型,室內以白色為基調,增加了挑高設計,并配備了超大衣柜,滿足個性化居住和收納需求。


      張永建強調,食品產業園區不僅要重視生產配套,還要重視生活配套,以及資源和勞動力的配套。不同產業對勞動力的要求不同,對于食品產業來說,食品安全尤為重要,勞動者和管理者要有最起碼的食品安全意識和食品安全素養。食品產業園區發展必須考慮到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等相關要素。


      一些地方在食品產業園區建立便利化服務機制。“需要政府協調解決的事情都交由政府專人來代替企業‘跑腿’,這樣企業就非常省心,可以專心于生產經營,這種做法也值得借鑒。”張永建說。


      健康元素融入其中


      目前食品行業出現一種新趨勢,即許多食品企業將大健康產業作為發展方向,進行創新探索,食品產業園區的建設也凸顯了這種趨勢。


      專注于食品供應鏈70年的央企——中糧集團就將建設健康科技園作為布局大健康產業的第一步。據中糧健康科技園總經理曹洋介紹,中糧健康科技園從科技、“雙創”、產能、資本、政策五方面推動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在科技賦能方面,中糧與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北京農科院、IBM等合作成立研究中心,為入駐企業提供技術、實驗室等支持;在“雙創”賦能方面,中糧健康科技園引入共享辦公理念,與納什空間聯手打造國內首個大健康垂直型共享辦公空間,圍繞“聚焦健康、B2C2B、前店后廠、重度運營、平臺價值”五大核心理念,打造新的產業集群;在產能賦能方面,中糧健康科技園將與中糧糧谷成都產業園、農大涿州科技園達成合作,形成姐妹產業園產業聯動,實現1+1>2的效果;在資本賦能方面,中糧將與中糧農業產業基金合作,聚集行業力量,發掘產業價值增長點;在政策賦能方面,中糧集團將重點圍繞科研、優秀人才、“雙創”平臺、優質企業等方面,賦能大健康產業。


      記者了解到,中糧還將與華大基因、清華數據、藥明康德、華為HiLink等大健康領域的龍頭企業成立大健康戰略聯盟,發揮聯盟的聚集效應,吸引行業上下游的產業鏈資源,構建多元驅動、多層級的健康產業。


      廣東食品制造業重鎮江門市,把大健康產業列為該市“十三五”時期重點打造的五大產業集群之一,提出爭取將大健康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千億產值規模集群的發展目標。當地的江沙食品產業園已成功引進多個健康食品及配套產業項目,包括康師傅頂益方便面、天地壹號飲料、澳門東望洋食品、美年大健康項目、高新達安孵化器以及區域醫學檢驗中心等。


      創新服務促進發展


      張永建指出,目前我國大多數食品產業園區的綜合配套和資源綜合利用還不盡如人意。園區發展方式過于粗放,沒有真正實現節約、循環、緊湊的要求。比如,按照相關規定,產業園區并不具備出具食品檢測報告的資質,眾多食品企業無法實現集中進行食品檢測。


      據記者了解,這個問題已被多個園區在實際工作中創新性解決。近年來,廈門輕工(食品)工業區引入了多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企業進行專業的技術性檢測,幫助企業提高產品安全性。位于該園區的中集信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對食品檢測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前是我們去企業檢測,現在是企業主動上門做檢測。為了保證優質高效地完成檢測任務,我們也加大投入,購進先進設備。”據悉,目前該公司已獲得198類產品的檢測資質,可檢測參數達1568項。今年,該公司還將承擔1714批次廈門市食品抽檢監測任務。另一家位于該工業區的檢測機構——廈門泓益檢測有限公司,今年將承擔1670批次廈門市食品抽檢監測任務。與廈門輕工(食品)工業區的思路不謀而合,霸州都市食品產業園區也在籌劃建立第三方檢驗實驗室,以實現園區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共享。


      除了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外,霸州都市食品產業園區的入駐企業都是與食品相關的企業,相互之間能夠形成產業協同關系,這種資源整合可以讓上下游產業產生縱向銜接、橫向配合,也能在加工環節上形成互補。例如,從事中餐復合調味料生產的企業六味仙食品科技霸州有限公司即是北京稻香村的餡料供應商,兩家企業在園區內就實現了產業協作。


      但是,像霸州都市食品產業園區這樣已經形成產業鏈條體系的產業園區在全國仍是少數。張永建指出,目前,大多數食品產業園區由于前期招商引資工作指標化,對產業體系考慮不足,導致后期園區產業之間缺乏關聯,無法形成體系。這種狀態對食品產業鏈的延伸管理,以及進一步的產城融合和城鄉融合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園區核心競爭力是綜合能力的體現。目前,技術發展和市場變化極為迅速,一些傳統的競爭要素正在失去,而一些新的競爭要素已露出苗頭,園區的規劃者和管理者應注意挖掘新的競爭力。”張永建說。(記者 劉云濤)


      轉自: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