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法治化、國際化 勾畫白酒產業新未來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27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正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一關鍵時期,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給企業帶來了重大的機遇。同時,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機遇與挑戰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經濟活動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點。
     
      白酒行業也發生了諸多變化。白酒行業從提供單一產品,到提供綜合服務轉變;運營模式從獨立自主,到多業態融合轉變;白酒消費從單核驅動,到多核驅動轉變;品牌傳播從單體傳播,到多體傳播轉變;信息媒介從資源時代,到數據時代轉變;行業定位從傳統制造業,到產業融合者轉變。在這一系列變化下,推動中國白酒的數字化、法治化和國際化進程,已成為新時代白酒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當前,技術革命方興未艾,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虛擬現實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發展,數字技術呈指數級增長,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將深度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于制造業而言,技術革命重新定義了一切,包括產品屬性、生產方式、協作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同時,大數據時代也給企業運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隨時隨地的開放連接、打破邊界的交互融合、無處不在的洞察計算、精準智能的數據共享,大數據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深刻改變乃至顛覆著經濟發展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數字化已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數字化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與落后生產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客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商品和服務,無疑將成為占領市場的先手。大數據可以通過與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協同發展,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服務和數字化運營,實時洞察客戶需求,營造良好的消費體驗,實現業務的敏捷化處理,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產品體驗。
     
      數字化是提升運營效能的重要環節。運營效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數字化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實時計算、業態融合、預測生產、一鍵送達和精準營銷,打破各部門、各區域、各系統之間溝通和協作的壁壘,建立規范、便捷、高效的業務流程,實現銷售、生產、庫存、采購、人資、財務、辦公等所有環節全程無縫對接,確保數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準確性、時效性和有效性,幫助企業快速反應、緊密協作、良好運營,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客觀地說,白酒行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缺少定制化的專業生產設備和監控程序;二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動力不強,缺少數字化思維。如不少人員認為數字化與傳統釀造不可調和,將自動化、數字化設備僅用于生產低端產品。由于數字化投入大、見效慢,一些企業負責人滿足于現行的生產管理模式,將數字化僅僅理解為電商銷售。
     
      就白酒行業而言,五糧液、洋河、古井貢、勁酒等多家企業也開始了智能釀造、智慧包裝、打造物聯網與“互聯網+”的嘗試。數字化實現了制造過程與信息過程的雙融合。通過可視化信息流能有效識別制造過程中的浪費和損失,利用精益生產的方法,逐步降低白酒的生產制造成本,縮小生產過程中的工藝變差或波動,管控生產過程中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所有環節,從而穩定質量,為企業市場規模的擴大打下堅實基礎。白酒行業的數字化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法治化:企業長青的基本保障
     
      法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一旦超過了法律的界限就會滋生陰霾,貽害無窮。法治在白酒企業發展過程中也同樣適用,依法治企是企業長青的基礎和保障。
     
      法治化是白酒市場的現實需求。一方面,白酒行業內的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不小的差距。白酒市場管理體制不完善,跨區域治理困難,制假售假屢見不鮮。另一方面,我國與白酒相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完善。目前,我國酒類專有的法律只有2005年商務部制定且已經失效的《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和其他30多個部門規章、行業規定,以及20多個地方性法規、規章等,不利于全局治理和企業維權。當下,制定和完善白酒法律法規是加強行業質量監管、維護行業健康秩序、保障合法經營、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迫切需求。
     
      法治化也是企業管理的紅色底線。白酒行業利潤多、供應鏈復雜、現金流頻繁。法治是理順企業各種關系、配置企業各類資源的有效管理方式。法治化的企業要以底線思維、理性思維、規則思維、契約思維和法律制度評判企業和員工行為,只有始終堅持以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才能確保白酒企業運營安全穩健運行,才能讓健康的白酒文化為公眾所接受。
     
      國際化:市場開放的趨勢方向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國際交流日益頻繁,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尤其是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產業、中國資本及優勢產品走出去的勢頭更加強勁。將國際化上升到戰略高度,積極開辟國際市場已成為白酒業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白酒是中國文化和中國人處世哲學的化身。生活方式和處世哲學直接影響著個體、群體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古以來,中國人習慣在酒桌上溝通問題,交流想法和達成共識。在中國,酒不僅能加深友誼,還能化解矛盾,酒過三巡之后很多爭執會隨之煙消云散。中國式飲酒的生活場景,實現了弱者與強者的感情表達、和平共處、跨界對話和互惠互利,這是中國人能長期保持和平包容、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中國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中,白酒就是交際的上佳搭檔。
     
      自21世紀以來,中國名酒企業紛紛亮相國際,如茅臺出訪南美;五糧液亮相達沃斯論壇;古井貢酒舉辦“中國酒文化巡禮”。這些活動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贊譽,取得了一定的推廣成效。
     
      但就白酒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來看,與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文化事業所處的國際地位甚不相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外飲酒文化的差異、口感差異、價格差異、出口標準與貿易壁壘,也很難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白酒國際化的進程仍然漫長,需要白酒企業久久為功。
     
      中國白酒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除了樹立文化自信和建立國際標準化體系外,更重要的便是塑造白酒的整體形象和產區表達。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要向“俄羅斯伏特加”“法國干邑”“日本清酒”等學習,在海外市場上應優先樹立起“中國白酒”的突出表達,讓海外消費者接受中國白酒的消費場景,推進中國白酒的品牌化和符號化。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中國白酒的數字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浪潮已滾滾而來。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唯有積極參與其中,才能不負時代責任,滿足人民對美酒及美好生活的期待。(安徽古井集團黨委委員、副總裁 楊小凡)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