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品行業作為我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的發展極為迅猛。而隨著業內品牌企業的市場份額日益提高,目前,行業正處于產品不斷細分、市場不斷集中的成長階段。據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百強調味品企業收入為938.77億元,行業集中度呈上升態勢。
一瓶醬油從5元到近50元
從行業整體來看,由于地方性和全國性的調味品品牌在區域差異化特征的背景下相互競爭,當前市場呈現出各品類龍頭品牌百花齊放的格局。目前,我國調味品行業的代表企業主要有海天味業、千禾味業、李錦記、老干媽等。據國信證券分析,傳統老牌優勢企業依托較強的產品力、渠道掌控力,在競爭中占據先發優勢。
但是,伴隨消費升級理念發酵,產品高端化、健康化、精細化的趨勢更加明顯,新興的規模尚小、發展較快的小品類龍頭也開始在各自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從市場結構來看,在我國調味品行業中,醬油規模最大。作為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醬油行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居調味品行業首位,發展潛力巨大。此外,在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長的大背景下,消費檔次升級的趨勢也逐漸在調味品行業有所展現。在醬油低端市場逐漸飽和之際,企業紛紛發力高端市場尋求新藍海。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高端醬油市場銷量約189.26萬噸,同比上漲約5.9%,近年來,市場銷量也一直保持增長。
在價格方面,高端品類的發展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溢價空間。目前醬油主流消費價格帶正在由5元—7元上升到8元—10元,高端醬油價格則多數在10元以上,甚至達幾十元。比如,海天旗下主打零添加及淡鹽高鮮的產品單價在22元左右,李錦記的有機醇味鮮生抽價格近50元。
特別是,功能型醬油的走紅也體現出了消費者多樣的需求,是醬油行業新時期的增長動力。與生抽、老抽這類功能模糊、適用范圍較廣的醬油產品不同,功能型醬油通常以產品配方或使用場景為產品定位的依據,根據產品配方進行產品定位,瞄準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對產品配方進行差異化升級,例如含鐵醬油中加入鐵等兒童成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吸引家庭中有兒童的消費者;減鹽醬油則順應消費者逐漸提高的健康意識,為消費者提供少鹽的健康飲食環境。在健康化理念趨勢下,各大品牌也均推出相應的具備健康屬性的調味產品。如中炬高新旗下品牌廚邦、加加的原釀造、千禾的頭道原香、李錦記的醇味鮮以及恒順的年份醋系列等,可見健康化調味品是未來產品升級的重要方向。
各大品牌注重多元發展
《中國調味品行業深度報告》分析指出,由于調味品單一行業的增速已開始放緩,進行產品的持續創新、拓展業務布局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行業共識。各大調味品廠商也開始通過并購、參股、銷售渠道共享或自主研發等模式向主業相關產業延伸,以更快響應消費者分層化、小眾化、個性化的需求。
如今各大調味品公司也都在積極開拓新的品類,推動自身平臺化建設,充分利用原有渠道,帶動其它品類產品的銷售。以海天味業為例,其半年報數據顯示,海天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6.51%;凈利潤27.5億元,同比增長了22.34%。從產品布局來看,海天味業的調味品生意已覆蓋醬油、蠔油、調味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蠔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產品。上半年,上述三大核心產品業務均保持了穩定發展,其中醬油收入增長13.61%,蠔油、醬油產品收入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產品結構升級情況來看,海天味業的產品結構升級方向主要是提高公司的高端產品生產比例,而千禾味業主要是推出以有機系列產品、窖醋系列產品等為代表的零添加產品來提高公司在行業中的市占率。目前千禾也已經形成了兩大品牌:“千禾”及“東坡紅”,分別針對高端以及低端市場,其產品品類以醬油、食醋、料酒等為主。
可見,當前調味品行業已經逐步由單品時代進入到產品類型日益豐富、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的發展階段,新產品、新品牌、新模式不斷涌現,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控制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成為企業競爭的重點。
據了解,海天、李錦記等企業均已開始應用智能化方式進行生產,實力較弱的小型企業競爭力將逐步下降,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