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聯合開展巴蜀石窟資料搶救性收集整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28





      從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由川渝兩地文保單位共同合作、大足石刻研究院牽頭實施的巴蜀石窟資料全面搶救性收集整理,目前已開展了對兩省市11個市州和區縣210多處造像的收錄。這是迄今首個系統收錄巴蜀地區石窟的考古調查研究項目。根據考古調查研究編撰出版的《巴蜀石窟全集》將成為全面深入了解巴蜀石窟的重要文獻資料。


      迄今為止公布的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川渝地區的石窟及石刻類遺跡有39處,占全國總量的15%,數量居全國第一。此次對巴蜀石窟資料全面搶救性收集整理計劃選點424處,其中世界遺產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省級文保單位120處。


      據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學研究中心文博館員任宥介紹,自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從云岡到龍門,留下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石窟造像。晚唐以后,北方地區的大規模開窟造像活動逐漸消失,巴蜀地區的石窟開鑿與摩崖造像在唐宋年間卻日益繁盛,成為我國石窟史上輝煌的篇章。


      “巴蜀石窟的主要特點是歷史悠久、分布廣泛、風格獨特、文化融合、民眾參與度高,不僅繼承了中原石窟的風格,還融入了獨具特色的巴蜀文化。”任宥認為,川渝兩地聯合開展巴蜀石窟資料搶救性收集整理,是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走深走實。(記者張國圣、通訊員李東)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