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高質量發展 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改臨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0-26





      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預期正在不斷增強。證監會主席吳清日前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證監會正按照三中全會部署,研究制定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實施方案。業內機構和人士普遍認為,在即將到來的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促進投融資協調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有望成為改革的重心所在。


      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改氣氛漸濃


      吳清指出,證監會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健全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和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體制機制,針對一二級市場定價、投資者保護等制約市場功能發揮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典型案例為切入點帶動制度完善。加強改革協同,把握好時度效,確保各項改革舉措可操作可落地可預期,取得實效。


      近日,證監會又召開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專題座談會,與專家學者、財經媒體負責人代表深入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吳清強調,我國正處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也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階段。


      從資本市場改革進程來看,2019年9月,證監會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提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即“深改12條”)。經過五年來的改革實踐,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深刻的結構性變化,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結構明顯優化,多層次市場體系不斷健全,上市公司質量顯著提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


      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提上日程。今年6月,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新“國九條”有關部署,吳清與證監會其他領導班子成員先后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展調研,吳清指出,證監會正在深入開展注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綜合評估,在此基礎上將抓緊研究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攬子舉措。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資本市場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安排,也為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7月證監會黨委傳達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時指出,這次全會對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作出明確部署,證監會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中心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突出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堅持以改革助穩定、促發展、優服務、強隊伍,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向前進。


      促進投融資協調發展


      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從改革預期來看,實現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協調發展,有望成為新一輪改革的重要方面。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證監會強調,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制約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吳清強調,要進一步打牢投融資協調發展基礎。一是實現量的總體平衡。要加快落實中長期資金入市指導意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分類施策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堵點痛點,構建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推進落實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各項舉措。進一步完善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機制,使市場融資規模和節奏更加科學合理。二是實現質的持續提升。抓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個“牛鼻子”,引導和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提高透明度,加大分紅、回購力度,落實市值管理責任,不斷提升投資價值,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三是實現權責的有效制衡。針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的持股、資金和信息優勢,強化發行上市、信息披露、股份減持、退市等全鏈條監管,加強對大股東等“關鍵少數”行為的必要約束,有效維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讓融資更規范、投資更安心。


      實際上,在今年8月證監會舉行的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機構投資者座談會上,吳清表示,將推動構建“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與會單位則表示,投資與融資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二者協調發展對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聯證券認為,融資端收緊的環境下,投資端的建設是當前重點,今年以來的政策也多圍繞投資端展開,主要包括引進中長期增量資金、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和限制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等。山西證券則指出,監管為資本市場建設指明方向,投資端旨在打造支持“長錢長投”的政策體系,推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培育,助力資金從短期投機向價值投資轉變。上市公司質量關系著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提升質量是上市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監管要求上市公司提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引導企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及能力。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于新質生產力,則有望成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心所在。證監會強調,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適配性,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吳清表示,證監會將以支持優質創新企業為重點,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改革優化發行上市制度,抓好新發布的“并購六條”落地實施,盡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他還表示,要引領帶動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著力培育壯大耐心資本,綜合用好股、債、期等各類工具,完善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支持政策,引導更好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中證金融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毛寒松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資本市場具有分擔創新風險、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功能,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也能夠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源頭活水。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資本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核心平臺,在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它不僅能促進創新資本的形成,優化創新資源的配置,助力產業升級與轉型,還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起到推動作用,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陳靂認為,為了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資本市場應聚焦重點領域,加大對高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領域,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政策層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培育和引導工作,鼓勵養老金、保險資金及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市場層面,優化投資環境,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交易成本,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吸引更多優質資本流入。(記者 吳黎華)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