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故宮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到訪,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中美兩國元首夫婦在故宮寶蘊樓茶敘,共同參觀故宮前三殿,觀看文物修復技藝展示和珍品文物展,并欣賞京劇表演。習近平向特朗普介紹了故宮的歷史,指出故宮是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特朗普使用平板電腦向習近平夫婦展示外孫女阿拉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
其實,故宮這幾年的參觀熱度一直不減。不久前,“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在故宮火爆開展,吸引了大批熱情觀眾前來參觀。為了減少觀眾排隊等候時間,故宮還特別對展廳實行發號分時參觀措施。據故宮官方公布的消息稱,展覽平均等候30~60分鐘可參觀到《千里江山圖》這一單幅展品。與此同時,遠在美國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也舉辦名為“溪山無盡:中國山水畫傳統”主題大展。由此可見,中國的山水畫作為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載體,正在逐步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與喜愛。
看似冷門的展覽何以吸引這么多觀眾和游客?這其實釋放出一個信號:中華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回歸,其魅力日益綻放,發出奪目光彩。近年來不僅是山水畫,還有古建筑、古詩詞、古民居等都受到社會公眾的熱烈追捧,從一個數據可以看出端倪:2009年以后,故宮博物院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迎來上千萬參觀者的博物館,其訪客增長量的上升速度更是驚人。2016年更是突破1600萬人次,超過盧浮宮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的觀眾數量總和,達到歷史新高。面對滾滾而來的參觀熱潮,故宮在今年取消了窗口售票,改為網絡預約售票,并對觀眾進行一定程度的限流,以保護這座中華文化的寶庫。
據稱,故宮博物院內每年有各種展覽60余個。看到這類傳統文化的展覽如此火爆,筆者不禁為公眾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而自豪。在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全國出行人數達到7億多人次,遺產游、博物游、古鎮游正成為新的旅游消費熱點。以北京為例,據資料顯示,目前該地區共有備案登記博物館172座,平均每年新建4~5座,數量不僅位于全國前列,并已超過紐約、馬德里、柏林,僅次于倫敦,成為全球擁有博物館數量第二多的城市。
面對如此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如何深入挖掘其中精華所在,為全社會提供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完善自身的文化休閑場所,故宮的探索的確走在了全國文博單位的前列。而公眾熱捧傳統文化這一現象,不但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歷史選擇的必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報告還指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這也進一步表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絕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期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故宮文物熱的火爆現象再次表明,在改革開放、時代進步、國家繁榮、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際,文化昌盛勢不可擋。
我國海量的文化遺產和文化遺存,只有在繼承中發揚光大,在傳承中創新,才是出路。據了解,目前全國平均每50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預計到2022年我國博物館的總量將達到8000座,實現平均每20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此外,中國作為世界上的文物大國,擁有藏品近2000萬件,如何進一步提升這些文物的內在價值,如何根據當代公眾新的鑒賞口味而優化展品以及展出形式,克服公眾的博物館焦慮,都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趙強)
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