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結構 重質量 拓領域——盤點上半年文化貿易成績單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23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文化貿易總額為594.3億美元,同比增長8.8%。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421.0億美元,同比增長4.8%;文化服務進出口173.3億美元,同比增長20.0%。文化對外投資增長迅速。
     
      數據背后,我國文化貿易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特征?中國文化貿易結構出現哪些新亮點?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擴大優質文化產品的供給?對此,記者采訪了業界權威專家。
     
      中國文化貿易結構持續改善
     
      數據:上半年,我國文化產品出口374.2億美元,同比增長3.4%,進口46.7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文化產品貿易實現順差327.5億美元。上半年,我國文化服務出口32.9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廣告服務、視聽及相關產品許可費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9.1%和13.9%。
     
      數據背后,是我國文化貿易亮眼的“成績單”和結構不斷改善的事實。
     
      “相比文化產品進出口,上半年文化服務進出口增速更高,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這也標志著,我國文化貿易的結構在持續改善,這也是文化產業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具體體現。”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說。
     
      在中國傳媒大學人文社科學部學部長、教授李懷亮看來,上半年我國文化貿易延續了過去幾年快速發展的好勢頭,同時出現了更多新亮點。
     
      一直以來文化產品進出口都是我國文化貿易的主要力量,近年來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從文化產品的出口看,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文化專用設備、出版物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2.3%和5.7%;出版物、工藝美術品和收藏品進口分別同比增長62.6%和31.2%。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分析指出,數據背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國際文化貿易在結構上的優化。
     
      “從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貿易結構層面上可以看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結構的改善。我國文化貿易結構長期是以文化產品的進出口為主,2018年上半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同比增長4.8%;文化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20.0%,文化服務的進出口增速明顯快于文化產品的進出口額,說明文化服務貿易在我國國際文化貿易中的比重和地位在快速提升。”李嘉珊說,相比文化產品貿易,文化服務貿易的發展程度更能體現國家軟實力和中國創造的文化內容競爭力。從行業結構來看,核心文化行業的對外文化貿易額也有所提升:出版物出口同比增長5.7%,進口同比增長62.6%;視聽及相關產品許可費出口同比增長13.9%。
     
      分市場看,上半年,我國文化貿易前五大出口市場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荷蘭和英國,合計占比為57.7%;我對“金磚國家”出口22.2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7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對中東歐16國出口同比增長16.6%。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帶動沿線國家在文化貿易領域初現成效,未來我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文化貿易發展的潛力巨大。”李懷亮說。
     
      “這無疑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密切頻繁地開展國際經濟合作、推動和鼓勵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融資的顯著成果,也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與這些國家的文化交融和更深的文化互信。”李嘉珊表示。
     
      上半年,我國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10.9億美元,同比增長1.3倍,占同期我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額的1.9%。
     
      專家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文化貿易和投資增長的趨勢得到了延續,對外文化投資可以有效打開當地文化市場,拓展海外市場規模,同時也能夠深入發掘當地文化市場,最大限度為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創造適宜的市場環境。
     
      李嘉珊認為,從2018年上半年的投資增長趨勢來看,中國整體經濟實力提升激發外部強烈文化需求,其他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文化產業發展也為對外文化投資奠定了堅實基礎,“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對外文化投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政策助力。通過更加有效的對外投資方式,使文化資源在國際范圍內得到有效配置,促進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進一步發展。
     
      促進文化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數據:上半年,我國文化服務出口32.9億美元;文化服務進口則為140.4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從數據看,文化服務貿易的出口額遠低于文化產品的出口額,我國文化服務貿易仍處于逆差走勢。從區域看,上海、北京、廣東為我國文化服務出口前三位,合計占我文化服務出口的86.7%。
     
      從長期來看,我國服務貿易持續保持逆差有哪些原因?
     
      “這與我們國內的產業結構有關,長期以來,我們對傳統產業關注較多,而對有競爭力的知識密集、資金密集、文化密集、創意密集的服務貿易重視不夠,整體文化服務貿易水平有待提升。”李懷亮說,此外這與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也有關,成為制約文化服務貿易發展的突出短板。
     
      魏鵬舉認為,我國文化服務貿易仍處于逆差,反映了國內市場內容供給能力不足以及不斷擴大的文化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因此,要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充分釋放生產要素的潛力,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以看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已經呈現出整體改善的趨勢。
     
      上半年,我國服務貿易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結構持續優化,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穩中向好勢頭繼續鞏固。今年1—6月,我國服務出口增長13.6%,而同期我國文化服務出口32.9億美元,同比增長5.6%;今年1—6月,我國服務進口增長6.1%,而同期文化服務進口同比增長23.9%。
     
      “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仍然處于偏弱地位,甚至拖了整體服務貿易差額改善的后腿。究其原因,是由發展中大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同時與我國文化消費升級引發文化貿易進口的剛性需求以及中華文化走出去面臨的困難直接相關,要改善我國文化服務貿易發展現狀,還需要較長時間的艱苦努力。”李嘉珊說。
     
      在文化服務貿易仍處于逆差的背景下,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對我國的文化貿易產生哪些影響?
     
      “數據看,美國是我國上半年第一大文化貿易出口市場,因此中美貿易戰將對下半年文化貿易走勢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文化設備、藝術品收藏、工藝品等行業受到影響較大。”李懷亮說。
     
      李嘉珊指出,與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順差相比,中國對美國的文化貿易,特別是文化服務貿易歷來是嚴重逆差。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質量在穩步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逐漸增強,中國對美國的文化貿易逆差將會逐漸縮小。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實施和我國國際文化市場合作的不斷深化,當前我國文化貿易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出口市場呈多元化發展,中國在文化貿易領域對美國的依賴性也必然會逐步降低,出口國別的多元化也意味著中國面對個別國家對中國國際貿易的不良干涉的抵御能力會不斷加強。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文化貿易的影響是有限的,但美國參議院近期批準了加強審查外國對美投資的法案等必然會波及到中國對美國文化領域投資,而這也會致使中美文化領域的產業合作受到制約。因此,要加強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產業合作和貿易往來,促使中國文化貿易出口市場進行優化和升級,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國別多元化發展。”李嘉珊表示。
     
      開拓文化貿易和投資發展新空間
     
      數據:廣告服務、視聽及相關產品許可費是我國文化服務出口中的傳統強項,與此同時,動漫、游戲、版權、影視劇等日益成為我國文化服務出口的新亮點。以游戲為例,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伽馬數據近日發布的《2018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大環境下,中國游戲企業多角度拓展海外市場,在海外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今年1—6月,中國自主研發網絡游戲海外銷售收入4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
     
      翻看上半年文化貿易成績單,市場更多地關注下半年我國文化貿易將呈何走勢。
     
      “下半年在外部環境穩中有變的情況下,考慮到年度月份的分布特點,我國文化貿易應能保持基本平穩,并將與整體對外貿易發展一致。”李嘉珊說。
     
      對此,魏鵬舉和李懷亮表示贊同。專家建議,要保持發展定力,堅持穩中求進,逐步擴大開放,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力度培育文化貿易新業態,完善并發揮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功能與作用,深研國際文化市場與文化貿易規則,借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機,以文化貿易進口促進出口,聯結國際文化市場,提升我國文化貿易發展水平。
     
      “文化服務貿易是改善我國國際貿易結構的著力點和國家文化貿易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加強文化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和文化產品貿易的轉型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強化質量發展是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發展的現實要求。”李嘉珊說,要進一步夯實我國文化產業基礎,推動文化貿易優化和升級,創新文化貿易發展模式,保持并提升文化貿易核心競爭力,同時對文化投資的投資領域、投資方式、投資主體進行有效引導,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開拓我國文化貿易和投資發展的新空間,以更好地實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對外傳播。
     
      在促進文化貿易多元化的同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成為促進國內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對外來說,要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力度,擴大文化貿易和服務合作范圍,促進文化貿易的多元發展;對內,要注重調結構,加大對內容產業特別是數字內容產業的重視力度,加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李懷亮說。
     
      “要更多地注重文化交流和互通互鑒,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加大國家對文化貿易特別是文化服務貿易的支持力度,堅持改革開放,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貿易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魏鵬舉說。(作者:李慧)
     
      轉自: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化部:我國文化領域首個國際技術標準正式發布

      文化部昨日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文化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于群宣布由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正式成為國際標準,而這也意味著全球手機動漫產業開始有了中國標準,國內動漫產業的發展和轉型迎來新...
      2017-03-21
    • 依法治國在文化領域得到生動體現

      近年來,文化領域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一方面突出政策導向,將知識產權作為開展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等評選工作的重要指標和內容,著力提升文化系統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能力。
      2017-10-20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須做好四篇文章

      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03-29
    • 發改委:優化文化服務供給結構 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了《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以下簡稱《發展大綱》)。《發展大綱》提出,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業人口占全社會就業人口比重提高到55%的目標。
      2017-06-23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