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博物館熱”現象正在各個城市興起,特別是文旅融合升級為國家戰略以后,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更多市民游客走進博物館等文化場所。目前,走進博物館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日益受到年輕群體追捧,但如何以更新穎、更創意的方式延長游客的逗留時間,拓展展覽和體驗內容,成為當前文旅管理部門和博物館的探索重點。
以旅彰文
前不久,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革命歷史博物館)涌進了上百名游客。他們當中有來自上汽集團、半導體制造等知名企業的技術骨干,來自東華大學的國際留學生,來自上海影視的年輕演員,也有來自民政、稅務、檢察等機關單位的一線工作者以及一些公司的白領。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程梅紅介紹,這是一場城市深度游“發現之旅·歷博尋蹤”新品體驗活動,這15支來自各行各業的青年隊伍將作為首批體驗者,開啟博物館“發現”之旅。
近年來一直致力于開發城市深度游的上海紅磚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劉暢尹說,“歷博尋蹤”作為第4個上海“發現之旅”產品,是在總結過去紅色之旅等成功產品的基礎上,將博物館作為文旅融合的載體,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實現線上線下緊密聯動。在充分調動年輕人主動探索的積極性的基礎上,特別打造了“魔都時空研究所”游戲,每個體驗者都化身為“研究員”,在上海歷博尋找“時間膠囊”,最終完成攻克“城市失憶癥”的目標。
“這次活動結合上海歷博的特點,劇情設計得很有時空性,增強了年輕人的體驗感。”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傳推廣處處長陳平介紹說。
2018年3月,上海歷博在現址上正式對外開放。開館一年多來,該館品牌知名度與業界影響力日益增長,但如何進一步提升以及如何打破市民游客對其嚴肅高冷的固有印象,特別是如何拉近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也是館方一直在探索的課題。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裘爭平認為,這次活動融入了城市行走產品,并將博物館展品與參觀者的互動參與有機結合,方式新穎,有助于游客理解和記憶,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全新的文化旅游產品。
以文塑旅
看準這一機遇的還有不少本地旅游企業,他們開發出多種博物館旅游產品,市場反響很不錯。
最近,上海春秋旅游結合區域特色,大力開發文化場館線路產品。如在與長寧區文旅局聯合推出的8條文旅精品線路中,“博物館之聲”就是以博物館為主題的游覽線,用半天的時間串聯起區域內的消防博物館、兒童博物館、宋慶齡紀念館三個場館,場館之間的游覽通過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銜接,全程由導游講解和場館講解相結合,突出城市微游的理念。在博物館的選擇上考慮多維度及多樣性,既包括消防博物館這樣職業體驗感較強的場館,也包括宋慶齡紀念館這樣的紅色文化場館,同時還有兒童博物館這種互動性較強的場館,讓孩子們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邊走、邊看、邊學。
此外,春秋旅游還與愛文億聯合打造文旅體驗套餐,包括一張“上海博物館美術館通票”和一張“小小系列文化體驗卡”,通票包含上海熱門博物館、美術館及景區門票等共23家。“希望通過這種高性價比、高整合度的產品形式,讓利于民、讓惠于民。”春秋國旅相關負責人表示。
攜程也抓住博物館親子游大熱的契機,推出“少年壯游系列”人文行走類游學產品。如“少年壯游”的“從河洛文化到帝國文明·洛陽西安10日游學營”線路,涵蓋天子駕六博物館、碑林博物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等。目前,從報名情況來看,少年壯游兩條國內線路咨詢火爆,其中“絲路壯游”首發團已經爆滿,河洛壯游暑期兩個班期也均已成團。
以融創新
上海的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文化場館資源十分豐富,已經成為百萬市民游上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旅游周邊部產品經理柯一鳴說:“文化場館、文化體驗活動等要素在我們周邊及上海本地的產品線路設計中比重越來越大。一方面,從消費市場的趨勢來看,我們感受到了顧客對于這類產品的旺盛需求,尤其是親子類的,很多家庭將這類線路作為讓小朋友增長見識的校外課堂,通過體驗和游覽讓小朋友們了解傳統文化、走進城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來,為我們打通文旅資源、構建新平臺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通過旅游線路專業的整合設計能力,讓更多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豐富多彩的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在近日上海舉辦的“遺產日”活動周期間,裝飾一新的徐匯區藝術館舉辦了“長三角文化藝術項目和自然遺產日特展——徽墨專題展”,琳瑯滿目的各式徽墨,并用多媒體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現徽墨制造工藝和發展歷史,不僅吸引許多滬上文人墨客前來觀賞,而且成為徐匯文化旅游線路中的一大新亮點。徐匯區文旅局副局長蔣艷在現場表示,徐匯區文化資源非常豐富,80%的市級劇團都在徐匯,現在關鍵是要把握融合創新,為市民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旅游精神食糧。
堅持貫徹文旅融合理念,翻新后的徐匯區藝術館在有關展覽設施上增強了與觀眾的互動功能,如一個多媒體裝置,可以隨著人的肢體舞動,在環墻銀幕上揮出氣勢如虹的水墨畫。還引進了國外的動漫技術,將實體與銀幕無縫銜接,增強了動漫效果。相關業界人士指出,過去藝術館多強調藝術高度,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現在有了文旅融合理念,更加注重如何吸引游客。這樣,博物館、藝術館等文化場所都可以成為旅游的載體,讓人們在旅游中接受高雅藝術熏陶,享受精神愉悅之旅。(記者丁寧)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