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孫宜學教授擔任主編、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叢書最新成果《“一帶一路”與文化國際傳播經典案例》《“一帶一路”與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27日在同濟大學舉行新書首發儀式。
該叢書基于同濟大學在“一帶一路”、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海外華文教育領域已經取得的成果和廣泛的學術資源,圍繞“‘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現狀與愿景,系統分析“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前后沿線國家的語言文化政策、語言生態、中華文化傳播的經驗和教訓,基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未來發展規劃,探索“一帶一路”背景下漢語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困境及應對策略,重新設定漢語與中華文化傳播的內涵與目標、途徑與方法、問題與對策、機制保障,進而形成中華文化本土化傳播的相關理論,推動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地方模式”,為中華優秀文化國際化傳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此前已出版《“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一帶一路”與海外華文教育》。
孫宜學介紹說,他和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學科體系”的創建、創新。2016年1月,他擔任主編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系列叢書”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包括《中華文化之旅》《中華文化問答錄》《中外文化國際傳播經典案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途徑與方法創新》,旨在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為中華語言文化走向世界貢獻“同濟智慧”。今年8月,《中華文化之旅》簽約突尼斯東方知識出版社,將推出該書阿拉伯語版,后續還將出版哈薩克語版、英語版。“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同濟模式”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
“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華文化如何真正走向沿線國家、走向世界?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活動,由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同濟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高峰論壇同日在同濟大學舉行。
同濟大學副校長雷星暉在開幕致辭時談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同濟大學積極打造國內外學術交流平臺,圍繞“一帶一路”與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一帶一路”與專門人才培養、“一帶一路”中外文化產業合作、“一帶一路”與中國話語體系建構等方面,形成了“同濟理論”和“同濟經驗”,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目標的實現作出了同濟貢獻。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以《“一帶一路”與全球話語能力建設》為題發表演講。他說,當前世界正需要聽到中國的聲音,如何能讓我們的聲音在融合和互動的過程中更多被聽到和接受,全球話語能力建設是非常迫切的,需要實踐性、有效性、包容性,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他指出,無論是何種方式的交流、何種話語的建設,都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這是我們所共同追求的。
法國國民教育部漢語總督學白樂桑教授在《中國語言文化國際影響力:以法國為例》的演講中,回溯了中法兩國在文化交流、漢語教育方面的歷史。他指出,“走出去”要與“引進來”結合起來,需要更多的換位思考。實現“引進來”的前提,是了解相關國家的“小氣候”,包括語言、教育傳統和理念、社會文化背景,特別是要充分了解漢語教育在國外的歷史和背景。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研究員陳圣來在《“一帶一路”與國際文化交流》主旨演講中結合近年來的出國訪問經歷提出,“一帶一路”不僅是跨時間和跨空間的交流,更是一個跨文化的交流和實踐。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價值追求和情感表達,會帶來觀念的創新和思維的碰撞。今天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要使它成為創新思維的發散地和創新成果的共享帶,同時也要注重文化承載的多樣性。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