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式聯運有效緩解三峽“過閘忙”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7-04





      據湖北省宜昌市物流業發展中心6月24日消息,截至目前,宜昌市已開通國內多式聯運線路7條。通過壩上茅坪和壩下白洋組合港形式,宜昌多式聯運全年可分流三峽過閘運量約800萬噸,為緩解三峽"過閘忙"作出了貢獻。


      2018年三峽大壩過貨量達到創紀錄的1.44億噸,遠超1億噸的設計通過能力,上游港口規劃吞吐能力超3億噸,日益增長的船舶過壩需求和船閘及升船機通過能力不足的矛盾,成為三峽通航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為此,宜昌市近年來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和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


      過壩需求快速增長


      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的宜昌,自古以來,就是鄂西、湘西北和川(渝)東一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交通要沖。


      "2004年三峽大壩后,形成了壩上600多公里的良好暢通航道,改變了長江上游600多公里的航道條件,過壩貨物成倍增長。"宜昌市物流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江華說。


      2003年6月18日,三峽雙向五級船閘通航,開啟了三峽樞紐航運的歷史性篇章。截至日前,三峽通航日報數據顯示,三峽船閘累計運行15.27萬閘次、通過船舶83.03萬艘、通過旅客1221.9萬人次、過閘貨運量13.21億噸。


      "早在2011年,三峽船閘貨物通過量就已經突破1億噸,提前19年超過設計通航能力。2018年三峽船閘通過量達到1.44億噸,超出設計通過能力42%,是三峽船閘通航之初2004年的3431萬噸的4.14 倍。"江華告訴記者。


      隨著過壩需求快速增長,三峽船閘通過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面對絡繹不絕的往來船舶過閘需求,"這便為宜昌多式聯運、宜昌中轉物流提供了最現實的需求。"江華說。


      多式聯運解除燃眉之急


      多式聯運緣何能有效緩解三峽"過閘忙"?


      窺斑見豹,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據江華介紹,一季度,宜昌市社會物流總額為2614.47億元,同比增長14.94%。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為14.06%,同比節約物流費用0.48億元。物流增加值87.14億元,同比增長10.72%。1-5月份,新開通多式聯運線路4條,港口貨物吞吐量2623.93萬噸,同比增長5%。集裝箱吞吐量9.45萬標箱,同比增長35.97%。物流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00674萬元,占宜昌年度目標的67.1%,居湖北省各地市州前列。


      由此可見,"物流整體運行有利于宜昌多式聯運發展"。江華說,多式聯運的發展疏通了宜昌物流。


      據介紹,宜昌已形成"大分流小轉運"多式聯運內貿物流通道。以三峽壩上壩下主要港區白洋云池港、茅坪港為核心樞紐,通過疏港鐵路、公路、先進轉運設備,優化物流組織形式,實現水鐵公高效聯運,吸引貨物通過港口上岸后經鐵路分流,部分商品車可通過疏港公路轉運翻壩。


      以"北糧南運西進"為例,過去,糧食主要通過散貨運輸的方式走水路,直接到重慶港口起坡分流到川渝地區,整個行程大概在25天左右。"由于三峽大壩上行擁堵,糧食的時效性達不到保證,超過25天,玉米等農作物就會開始發芽變質。"江華告訴記者,如今,北方糧食銷售商在實效性的需求下,選擇從壩下的宜昌或武漢港口進行起坡分流。由于白洋港提供"物流+貿易"的糧食全程供應鏈服務,不僅可提高時效性,還有效降低貿易成本。此外,宜昌還通過江海鐵聯運,氧化鋁進疆等探索推行"第四方物流模式"和"全程物流+貿易"模式;通過江海公聯運,糧肥互換,重進重出模式,形成雙向物流降低成本;通過水公水聯運,商品車滾裝翻壩,探索同船轉運模式;通過水水(過駁)聯運,升船機翻壩,優化過閘模式……


      一系列創新措施有效優化多式聯運物流通道供給。


      "預計2019年,白洋-茅坪翻壩組合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將達到2萬TEU,集裝箱翻壩轉運3.5萬TEU,滾裝商品車翻壩運輸12萬輛,其中,水公水轉運達5萬輛,滾裝貨車公水轉運約20萬輛,全年可分流三峽過閘運量約800萬噸。"江華說。


      "始發終到"是目標


      長江是連接中部地區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和城市群的重要紐帶,而宜昌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東中西部物流樞紐在這里進行高強度物流交換。


      如果說三峽大壩是宜昌經濟發展的主心骨,那么多式聯運能讓這個主心骨更加挺立堅實。


      "通過多式聯運,在原有全程水路運輸的江海聯運、宜漢歐等外向物流通道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水運口岸開放,打通南向出海通道,實現與'一帶一路'、陸海國際新通道互聯互通。"江華告訴記者,宜昌已以多式聯運暢通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國際物流線路:在南向國際物流通道上,引導湖北驛動物流與中遠海宜昌分公司聯合開通宜昌-廣西欽州港-東南亞沿線港口的鐵海聯運線路,全程15天。該線路原是向東通過江海聯運從上海港出境,30天左右抵達目的地,現僅需10-15天即可抵達,時間節約一半;在西向國際物流通道上,湖北驛動物流從宜昌東站出發在西安對接"長安號",從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到中亞五國,到阿拉木圖14天,到塔什干18天;在北向國際物流通道上,宜漢歐從滿洲里或者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到歐洲,全程約20天。從開通以來,宜昌國際通道班列已運送貨物13400噸,518TEU……


      "多式聯運線路的開辟,既減輕貨物大壩過閘壓力,又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優化了產業布局。"江華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加快三峽綜合運輸體系建設,以長江增量物流需求為主要目標,用樞紐間'干線+干線'、區域內'干線+分撥'的水陸聯運,替代傳統的水陸水'翻壩'物流組織方式,逐步將通過性的'過壩'需求轉化為壩區原生性'始發終到'需求,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從根源上緩解三峽通道能力緊張,樹立世界級巨型水利與航運工程綜合效益和組合效率典范。"(記者 樊雪菲)


      轉自:中國水運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 第二代多式聯運 需技術突破更需運營創新

      第二代多式聯運與第一代多式聯運的主要區別在于多種運輸模式轉換的銜接點間裝備設施的差異性。當然,這種差異性也會改變多式聯運的整體運營方式。
      2017-05-12
    • 我國多式聯運面臨熱點切換

      11月23日,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聯運分會、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牧原在京發布了《2017年中國多式聯運年度報告》。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報告認為,中國多式聯運正在進入加速發展期。
      2017-12-06
    • 我國多式聯運建設加速提擋

      我國多式聯運建設加速提擋

      今年1~9月,16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累計開通示范線路140余條,參加聯運的企業700余家,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運量超過60萬標箱,降低能耗約40萬噸標準煤,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超過55億元。
      2017-12-07
    • 我國多式聯運呈現出邁向“大數據+”的跨越

      我國多式聯運呈現出邁向“大數據+”的跨越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是我國“十三五”期間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工作,是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徑。
      2017-12-20

    熱點視頻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畢業證、身份證、營業執照、健康證……小廣告宣稱“只要你需要,就能辦到” 記者街頭探假證(來信調查)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