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北京市民路一夫(化名)反映,他在恭王府博物館展廳內為朋友介紹相關歷史知識時被工作人員勸阻。工作人員稱為了防止博物館內游覽混亂,以及“野導游”傳播錯誤的歷史信息,展廳內不允許非本博物館的講解員或志愿者講解。
博物館禁止游客講解是否妥當呢?其實,游客的講解是基于個性化需求。講解員的講解比較客觀,但游客當中也不乏專家學者,或許對某一景點、文物研究得更為透徹,有些游客也希望聽到更新鮮的東西。再者,遏制“野導游”不可矯枉過正,排斥游客講解,而應通過勸阻、警告乃至罰款等手段進行處置,利用“黑名單”進行防范,設置獎勵舉報制度等,讓“野導游”無處藏身。總之,景區講解不該具有“排他性”,應該容得下游客為同伴充當講解員的現象。當然,游客當講解員也應該盡量實事求是,并遵從秩序,不可聲音過大,干擾其他人的正常游覽。畢竟,在景點的一言一行均是文明的彰顯。(原載于光明網 作者:楊玉龍 摘編:孫曉)
原標題:景區講解不該具有“排他性”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