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追星成為擺脫庸常的方式 粉絲淪為被收割的韭菜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8-29





      粉絲們要尋找存在感,為了他們的存在感,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包括被他們高高捧起的偶像們。


      --------------------------------------


      最近有幾條新聞,不由讓人對粉絲產生一些擔憂與深思。這些新聞分別是:李宇春在《明日之子》直播過程險被強吻;賈乃亮發微博批評粉絲曬與其女兒的合影;因飾演《鎮魂》而大火的朱一龍遭私生飯圍堵并被強行摸手;TFBOYS粉絲圍堵演唱會場館導致最后的彩排取消,并在官微反復強調帶燈牌、旗幟有可能導致演唱會取消的情況下,三位成員的粉絲還是展開燈牌大戰,將無數燈牌帶進了演唱會現場。


      看這幾條新聞,能總結出一個共同點,就是粉絲對隱私與秩序的無視。要么是無視藝人的隱私權,要么對公共秩序毫無尊重,有的甚至對兩者皆有冒犯。如果說粉絲可以混淆概念,將對明星私生活的打擾,形容為對偶像控制不住的熱愛,那么,像李宇春粉絲強闖節目直播現場,以及TFBOYS粉絲在場館外聚集并喊口號,則影響了其他人的正常工作與生活,是不折不扣的無視公共秩序。


      伴隨互聯網產生的新一輪追星熱潮,起初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明星與粉絲通過社交媒體的接觸,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明星不再被神秘感包圍,粉絲有了更多機會了解明星生活的普通一面。無形當中,在信息交流層面上,明星與粉絲有了對等的關系,這有助于培養粉絲的獨立人格,在消費明星產品的同時,也通過明星言行來激勵自己積極向上。


      但這種愿望后來被證實是徒勞的。“腦殘粉”的說法就是社交媒體時代流行起來的追星新詞。“腦殘粉”不但頻繁在社交媒體上攻擊自己偶像的競爭對象,經常無中生有地制造沖突,而且發展到后期還頻繁插手明星經紀公司的事務,以群體力量來改變明星的發展軌跡。2016年公映的印度電影《腦殘粉》曾表現這一種粉絲類型的瘋狂,引進中國后也頗為令人警醒。可惜的是,仿佛無人能控制粉絲群體的能量,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強大的控制力與破壞力,讓人側目。


      狂熱粉絲的養成,和互聯網的注意力經濟模式有莫大關系。在網上,眼球就是金錢,粉絲就是收益,誰能博得粉絲們的熱愛,誰的演藝事業就能夠得到影視公司、電視臺、大老板們的提攜。因此,取悅粉絲一度成為明星與經紀公司的重要工作。許多明星在幕后都組織了規模龐大的粉絲群,這些群各有群頭,組織架構完整,他們負責明星的接機,發布會的氣氛營造,周邊產品的推銷……可以說,凡是與明星有關的事物,沒有他們不能參與的。正是這樣,漸漸地,明星與經紀公司對粉絲形成了依賴。一定程度上,明星被粉絲騷擾,也是自食其果。


      在信息與智能時代,出于商業以及別的目的,洗腦行為在各個領域都會出現,受眾想法越單一,越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與追求,就越容易成為被收割的韭菜。有人將粉絲的狂熱,比喻為“極度癡迷主義”,認為“極度癡迷主義”比宗教信仰更堅定、更頑固,當粉絲們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尤其是在粉絲的群體效應放大了他們的聲音之后,背后無形的力量感,會使得他們罔顧別人的感受,強行將自己的理念加諸別人身上。簡單一點說,粉絲們要尋找存在感,為了他們的存在感,一切都是可以犧牲的,包括被他們高高捧起的偶像們。


      對抗過度狂熱的粉絲文化,首先得從明星自身做起。TFBOYS這次表現不錯,他們使用了語氣非常強烈的措辭,來批評粉絲們的不理性行為。包括賈乃亮,也不惜以得罪粉絲為代價,捍衛家人的隱私。其他明星也完全可以這么做,畢竟在正常的情感倫理與社會價值秩序內,粉絲們的狂熱是會被冷卻下來的,真正喜歡一個明星的人,也會加入到對“腦殘粉”的批判當中。


      其次,我們的主流文化與社會文化,在對粉絲文化進行批評的同時,也應更多地為年輕人提供可供選擇的優質偶像與文藝精品,幫助年輕人開闊視野,關注更多有助于他們成長的領域。當明星不再是粉絲們擺脫庸常生活的唯一手段,當娛樂不再是他們精神生活的全部,“腦殘粉”這一群體自然會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韓浩月)


      原標題:當追星成為擺脫庸常的方式 粉絲就淪為被收割的韭菜


      轉自:中國青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明星資本游戲:進可收割韭菜 退則“罰酒三杯”

      女股神趙薇的同窗好友黃曉明,最近攤上事了。8月10日,證監會例會中披露,對北京護城河投資發展中心合伙人高勇操縱市場案作出處罰,罰沒金高達17 9億元,并對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2018-08-15
    • 粉絲經濟不應成“圈錢游戲” 平臺要做好也要管好

      有媒體報道稱,近日某明星與微博合作“明星V+會員”制,粉絲要付費才能看到該明星部分微博內容,一夜之間有8萬粉絲埋單480萬元。
      2018-05-24
    • 網絡發展催生"眾籌追星" 粉絲集資得算個"明白賬"

      買廣告、送禮物、刷榜單……近年來,隨著眾籌追星持續走熱,粉絲團體自發組織的集資活動日漸增多,集資金額巨大。然而,流程不透明、款項管理混亂,甚至組織者攜款消失等問題也廣受質疑。對此,必須加強監管、嚴格規范,給粉絲...
      2018-08-14
    • 文化評析:科技類綜藝節目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央視推出《解碼科技史》,從人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小故事出發,“邊聊邊玩邊看”,重新解讀科學史內容,“讓躺在教科書中的歷史活起來”;山東衛視出品《奇跡時刻》,首次將魔術與科學進行深度融合,每期節目請3組一線魔術師表演...
      2018-04-0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