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電影暑期檔市場盤點 票房人次場次影片數均上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04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2018年電影暑期檔正式落下帷幕。今年暑期檔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據國家電影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暑期檔(6—8月)全國電影票房達173.99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6%。觀影總人次預計達到5億,同比增長25%,場均人次達到三年來峰值。上映影片數量高達149部,同比增長10%。


      據貓眼研究院發布的暑期檔研究報告顯示:“2018暑期檔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個暑期檔,排片場次占比達歷史新高,票房、人次、場次、影片數量均有所上升,市場仍在穩健增長。”今年的國產影片不僅類型更為豐富,在市場票房表現和內容制作實力上也均有不俗表現。不少院線經理表示:“今年暑期檔票房雖然整體增幅不大,但三個月沒有很明顯的低谷期,每隔兩周左右便會有幾部不錯的影片上映,類型多樣的影片保證了市場的豐富性,這個暑期檔始終保持著熱度。”我們正欣喜地看到,無論是中國電影市場還是銀幕前的觀影受眾,都正在走向成熟。


      1、國產片集體發力 市場競爭力強勁


      相比去年《戰狼2》一枝獨秀,今年的暑期檔票房體量不僅小有提升,并且在類型上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達到5部。除此之外,在《巨齒鯊》《侏羅紀世界》《蟻人》《碟中諜》《精靈旅社》等國際IP強勢回歸的激烈競爭中,國產影片強勢突圍,展現出超越往年的市場競爭力。


      《動物世界》上映兩天票房逼近2億元,給2018暑期檔打下一個響亮的開頭。隨后,將東方奇幻與懸疑探案相糅合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有荒誕笑料又不失戲劇張力的《西虹市首富》、姜文“七年磨一劍”獻上的誠意之作《邪不壓正》、黃渤由演員邁向導演的轉型作品《一出好戲》等一系列國產影片在給觀眾帶去歡樂與思考的同時,也給市場帶來了驚喜,國產電影票房占比表現優于去年同期,由66.2%上升至75.3%。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表示:“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增長得益于國產影片的集體性發力,與去年暑期檔《戰狼2》‘一枝獨秀’的情況不同,今年的《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爆款影片均貢獻了較高票房。另外,5億元、10億元以上票房影片數量的增加,說明中國電影的發展更加均衡,不單集中在一部影片、一個導演上,而是分散在眾多導演及背后的公司上,也反映了中國電影正走向成熟。”


      2、整體質量提升 口碑效應加強


      除了票房表現出色,從觀眾評分來看,2018暑期檔質量上乘、口碑較好。據貓眼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影片的貓眼評分平均為8.0分,高于去年同期的7.7分,9分以上的影片數量明顯增多,且票房前30的影片貓眼平均分達到8.3分,票房前十的國產影片評分同比上漲0.3分。同時,口碑對票房影響速度更快,高分拉動首日票房趨勢明顯。貓眼研究院提供的另一項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上映且票房大于500萬元的影片中,首日評分高于9分的作品,次日票房的平均漲幅為30%左右。


      從數據可以發現,今年暑期檔的觀眾更加理性,對內容、故事的判斷力也有所提升,更愿意為好故事買單,口碑成為更加有力的“硬通貨”。姜文《邪不壓正》的用心呈現,體現了傳統電影人的態度與誠意。然而,歷時6年耗資7.5億元打造的所謂“東方新魔幻大片”《阿修羅》,上映3天票房不足5000萬元,宣布撤檔停映。《阿修羅》摔得“一地雞毛”歸因于畫虎不成反類犬,一味模仿西方特效大片,執著用高科技手段去粗淺包裝中國文化內核,不僅沒有釋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錯悟了“中國好萊塢大片”的創作真諦。此外,《歐洲攻略》《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愛情公寓》等電影,因電影質量堪憂,票房呈現斷崖式下跌。


      對于中國電影的未來,饒曙光態度鮮明:“我們需要在‘銀幕增長’‘人口紅利’帶動市場發展的飽和臨界點到來前,以高質量作品激發觀眾的新需求。一言以蔽之,觀眾對國產片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空間就有多大。”貓眼數據顯示,中國觀影群體的消費偏好、結構層次和觀影模式也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24歲以下的觀眾正在逐漸流失,35歲以上觀眾的比例在增加,院線電影在爭奪年輕人時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貓眼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鵬分析道:“觀眾對電影口碑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伴隨娛樂方式的多樣化,觀眾的注意力,尤其是年輕觀眾的注意力也越來越稀缺,所以如何把握住新興的主流觀影群體,提供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高質量影視作品,是國產電影遇到的新挑戰。”


      3、中國電影新力量崛起 新導演擁有更大成長空間


      國產電影如何在目前取得的成就之上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中國電影人熱切關注的問題。當前涌現出的許多中國電影新力量或許給了這個問題一個良好的解決出路。在今年暑期檔票房前十的國產影片中,“新人”導演的作品多達6部,《一出好戲》《超時空同居》及《猛蟲過江》均為導演的首部院線電影,黃渤的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因為其寓言式的題材,在上映前并沒有被眾人看好,可在上映之后憑借口碑的持續發酵一舉拿下13億元票房,成功躋身暑期檔三強之列。此外,《西虹市首富》《快把我哥帶走》等青年導演的影片,也依靠過硬的內容質量,在競爭激烈的檔期,闖出了匠心獨具的“黑馬”之路。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導演從校園或其他行業走上了電影執導之路,相比具有成熟經驗和過人履歷的“老”導演,這些初露鋒芒的青年導演或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但是他們擁有更豐富的創作激情,更清澈的發現當今時代之美的雙眼和更熟諳符合當下主流觀影群體喜好的敘事語言。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面對愈加激烈的電影市場格局和電影創作中各方力量的博弈,憑借短片作品《延邊少年》入圍第71屆戛納電影節短片單元的青年導演魏書說:“希望我們的電影教育能跟產業和市場更加接軌,希望不同類型的片子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和觀眾見面。”


      面對日益挑剔和理性的觀眾,國產電影在這個夏天依然交出了讓人倍感欣喜的答卷。希望隨著中國電影產業體系的日趨完備和電影創作環境的不斷改善,國產電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正如因執導處女作《超時空同居》而斬獲8億元票房的青年女導演蘇倫所期冀的那樣:“希望我們自己的國產電影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讓世界看到中國電影的氣質。”(記者 牛夢笛 通訊員 滿悅)


      原標題:暑期檔電影市場盤點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202億元 同比增長近40%

      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202 17億元,較去年的144 6億元上漲39 82%。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連串持續飆高的數字之外,國產電影質量的顯著提升成為一季度電影市場的一大亮點。
      2018-04-10
    • 五月電影票房刷新紀錄 今年中國電影市場或創新高

      在剛剛過去的5月,中國電影票房共計43 17億元,同比增長11%,相比4月39 01億元的票房增長10 67%,刷新了中國影市歷年來5月票房的最高紀錄。截至目前,中國電影票房已經達到284 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 4%。接下來暑...
      2018-06-13
    • 國內電影市場票房6個月破320億

      半年已過,2018年開年以來全國電影市場表現如何也吸引著業內外的關注。據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全國總票房達到320 3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71 85億元增長17 82%。
      2018-07-02
    • 百家電影公司圍攻暑期檔 各路資本花式爭搶票房

      經歷了6月電影票房的慘淡,7月格外令人期待。包括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姜文的《邪不壓正》、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在內的27部國產片,將在這個已經到來的7月陸續登上大銀幕。
      2018-07-03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