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帶劇已是過去式 好劇推演員才是趨勢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5





      《橙紅年代》沒有在東方衛視開播之前,外界對陳偉霆的表演還是有疑慮的,因為他長期演霸道總裁,這次卻要演一個小人物劉子光,這么大的反差能不能讓人信服?劇中,他和女警察胡蓉憑借熱血和正義,聯手與邪惡作斗爭,保護江北市民的安全。在人物畫像上,劉子光的背景是這樣的:小販家庭出身,父親被吸毒者殺害,失去家的他遠走M國,成為武裝販毒集團的一分子,一次交易遇到警方圍捕,他得以逃脫,回到故鄉;但患有創傷應激障礙和失憶癥的他,對八年的暗黑生活毫無記憶,他開始了新的人生。


      形象上,陳偉霆不再妝容精致、西裝革履、走路帶風,而是變身糙漢,需要增肌、曬黑、蓄須、留長發,甚至穿著乞丐裝。就人物復雜度而言,他熱血、單純、不屈服、有擔當,最重要的是接地氣。對此,陳偉霆也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做到,但從前4集看來,他突破自身戲路的完成度獲得更多觀眾的正面認同,“眼神和動作都很到位,讓我刮目相看”,一場他和郭叔叔一起喝白酒、吃小菜的戲就瞬間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市井里的小市民”。


      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主創在改編上下了不少功夫,將劉子光8年之間的經歷從毒梟改為小混混,劇情情節更為合理、緊湊,頭兩集就交代了主要的人物關系,說明了劉子光打斗開掛的原因,但是又埋下不少懸念:他和聶萬峰(劉奕君飾)的兄弟情可能另有隱情,黃警官的死會否影響男女主的關系等主要線索,這都吸引觀眾繼續追劇,但也有原著迷表示不能接受改編幅度大。  至于馬思純飾演的女主角胡蓉,英氣十足,但過分自大讓觀眾對其“人設”好感度降低。


      明星帶劇已經是老皇歷


      陳偉霆此番的自我挑戰在社交網絡上收獲了一波熱度,但他如果想得到更全面的好評,仍然要依賴該劇后續在故事、話題、其他人物等整體的表現。


      事實上,演員從來就只是一部戲的其中一個環節,如果劇的整體不出色,單個演員再有熱度、演技再好都無濟于事,今年許多國產劇的表現已經反復說明了這個問題,所謂“劇王”最后都沒能帶上桂冠。


      電影咖陳坤回歸熒屏的兩部大劇表現都不及預期。他和萬茜合作的《脫身》定位于“年代情感劇”,觀眾的期待和劇的品相差異使它口碑不佳;而他和倪妮合作的大男主戲《天盛長歌》更是被砍掉12集,提前在衛視收官,收視數據表現也不夠亮眼。


      周迅、霍建華主演的《如懿傳》雖然口碑穩定在中上水平,熱度也算可以,但是相比其強大耀眼的主創陣容、IP小說、投資額度、版權身價,這個成績遠遠無法匹配。


      張黎執導、楊洋擔綱的男一號《武動乾坤之英雄出少年》本周也悄悄收官,沒有獲得太多觀眾的認可。


      對這些劇的品質,觀眾意見嚴重分化,更嚴重的是,劇情、角色無法讓人有共鳴。另外,這些主演帶劇能力也存疑。他們有人氣、有地位,基本觀眾非常穩固,但大量的路人觀眾不能通過這些戲被圈粉。


      熱劇推演員趨勢日益明朗


      原本外界期望很高的人氣演員帶不動劇,劇集捧紅演員的趨勢卻越來越明朗。


      《延禧攻略》中人氣增長最快的是許凱、譚卓,他們分別出演傅恒和高貴妃,吳謹言飾演劇中的女一號魏瓔珞,其角色妝容特殊、行為舉止符合觀眾對“爽快”的需求,也一炮而紅。


      80后的許多演員因為顏值在線,演技經過多年打磨保持水準,在討喜的角色加持下,往往能塑造出讓人過目不忘的人物,讓觀眾將對角色的喜愛移情至演員本人。


      比如朱一龍在《鎮魂》中飾演的沈教授,秦嵐在《延禧攻略》中扮演的“富察皇后”,盡管《如懿傳》整體不盡如人意,但辛芷蕾依靠心狠手辣的“金玉妍”一角吸引觀眾視線。


      此外,佘詩曼、聶遠、陳數、李小冉等70后演員都塑造了非常有特點的角色,再次引起熱議。


      90后中有一批不走偶像路線的演員,如鄧倫、黃景瑜、白宇等,他們因角色、表演和高辨識度而圈粉無數,但他們需要堅持自我的清晰定位,否則也很難有持續性。


      可以發現,相比臺播劇,網劇推演員的能力更為突出,因為只在視頻網站播出的劇人設、玩法、互動更貼近年輕觀眾的口味。


      比流量和演技更重要的是品質


      傳統意義上的流量明星已經不走俏了嗎?除了已經播出的作品,接下來,鄭爽、趙麗穎等流量演員都有新作亮相,Angelababy有兩部作品《欲望之城》和《創業時代》,說明流量演員在市場上依然占據重要一席。


      雖然劇組選演員的“唯流量論”受到業內質疑,可流量的確是門檻之一。對此,陳偉霆就看得很清楚,他挺享受“流量偶像”這個標簽,認為自己有流量和商業價值,制片方才會找他拍戲,他才擁有在不同類型劇本、角色、團隊之間選擇的權利,這樣就既有了市場,還能在表演上持續進步。


      然而,對流量演員而言,有了流量之后,對演員團隊挑選劇本、角色和主創團隊的眼光提出了考驗。朱一龍在《鎮魂》之后的新劇《許你浮生若夢》就被評為“俗套的瑪麗蘇劇”,口碑很一般,他的作品如果接不上,用網劇積累起來的熱度很快就會沉寂。


      演員的成長就是累積演技和等待好戲的過程。一個演員有了流量或者演技好,表現再出彩,但是作品制作很粗糙,也白費了心力。反之,如果碰到一個好劇組、好劇本,天賦沒那么好的二線演員遇上會調教的導演,只要用心揣摩人物,也能演繹出貼近人心的角色,從而獲得好評。


      當然,一部劇火還是不火,能不能推出演員,是市場、演技、劇情、制作和檔期等多重作用的結果,一味追求流量或者一味看重演技,都是無用功。《如懿傳》和《天盛長歌》這種把好牌打爛的情況實在出人意料,如《延禧攻略》這般把看起來普通的牌打好也是奇跡。因此,如果制作方能在最初組盤時多了解一下觀眾對該劇品質的預期,只要他們朝著觀眾期待的方向努力,這部劇可能就“成”了,演員自然就跑出來了。


      原標題:流量帶劇已是過去式 好劇推演員才是趨勢


      轉自: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網絡視頻平臺沒有社會道德底線 流量就成社會流毒!

      傳播“未成年人懷孕生子”并引發效仿;直播呼叫轉移到110浪費大量警力;視頻傳授獵捕野生動物技術,視頻惡搞張嘉譯走路姿態……近來,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內涵段子等網絡視頻平臺一再被推上風口浪尖,頻頻被打上突破社...
      2018-04-11
    • “流量明星”+“爆點”,難以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流量明星”+“爆點”,難以回應觀眾的專業期待

      當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以明星導師為最大看點,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屢屢引發熱議。在好幾檔節目中,一些導師不專業、“和稀泥”的態度激起了觀眾的強烈不滿,另一些導師則因為專業的講解、認真嚴肅的評審態度而“圈粉”無數。
      2018-04-17
    • 模仿“網紅”短視頻 要這流量有何用

      你完全能從短視頻平臺上風格各異的視頻中得到“快樂”。比如有人給自己的孩子挖坑,拿透明膠帶設置障礙;有人在地鐵上撩“小姐姐”,惹來路人的詫異眼神……這些“有毒”的視頻,15秒一段,填滿你的業余時間。
      2018-06-01
    • "IP+流量演員"過時 暑期檔國產片打造個性品牌

      今年電影暑期檔類型豐富,大片層出不窮,其中,進口片依然是大IP、續集當道,相較之下,國產電影有了新變化,曾幾何時滿屏可見的“大IP+流量演員”的模式逐漸式微,業界不再迷信靠粉絲、流量撐起票房,導演、演員們積極尋求突...
      2018-06-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