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藝節目不再是“高片酬”的避風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9-27





      繼網站平臺與制片方發起的演員“限薪潮”之后,對藝人天價片酬進行限制的做法如今已經推廣到了綜藝領域。近日,新浪娛樂報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接下來將嚴控綜藝節目藝人的片酬,每期節目藝人總片酬不能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下來的片酬不能超過1000萬元。”


      根據記者調查,此次綜藝限薪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確有其事并已執行多時。此前演員天價片酬被限,還有聲音調侃“不演戲可以去賺錢快的綜藝”,如今看來,天價片酬最后的避風港——綜藝節目也將失去。


      限薪標準遠低于市場價格


      來自新浪娛樂的報道只是將綜藝限薪令從幕后推到了臺前,據相關人士透露,對綜藝節目藝人片酬的限制,其實早在兩個月前就已通過官方紅頭文件的方式下發,各家電視臺和制作單位應該都收到了,“目前在播的節目其實多多少少都屬于管控范圍。”


      按照“限薪令”的標準,單期節目單人片酬不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元,這一紅線的確定相對于此前的片酬市場價來說,確實有著明顯差距。根據業內公認的標準,一般綜藝節目根據量級大小可分為“S級”“A級”“二線”和一般節目等類型,其中“S級”對應的藝人片酬單集可達500萬元,以一季節目10期到13期來計算,藝人作為常駐嘉賓的總節目片酬至少在5000萬元以上;而“A級”節目大概總片酬在2000萬元上下,“二線”節目為數百萬元,一般節目為數十萬元。


      這個片酬標準還只是一般情況,如果遇到藝人相對熱門,或者是綜藝首秀,相關片酬還會水漲船高。以此前公布過的幾檔熱門綜藝節目為例,范冰冰在《極速前進2》中的報價為6000萬元一季,徐崢參加《食在囧途》的單期片酬為600萬元,算下來一季節目的總片酬達到7500萬元。“臺灣歌手張惠妹也很搶手,片酬高達7000萬元,在報價單中備注為‘四季度三個音樂綜藝在搶人’。此外黃渤拍攝《極限挑戰》的片酬是4800萬元/季,黃磊則為3000萬元/季,還有藝人參加綜藝是按天或者按期計算的,如劉燁參加《爸爸去哪兒》是450萬元/天,林青霞參加《偶像來了》則是240萬元/期。”


      綜藝節目未來可能減產


      藝人的影視劇片酬其實和綜藝片酬常常有聯動效果。微博認證為“資深綜藝節目制作人”的博主曾在去年曝光過新興藝人黃子韜和張藝興的片酬,并指出黃子韜在參加完湖南衛視綜藝節目《真正男子漢2》后,電視劇片酬從原來的兩三千萬元直接飆升至7000萬元;而張藝興在參加了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后,電視劇的片酬也達到了8000萬元。


      此前,針對影視劇演員片酬,三大視頻網站和六家電視劇公司聯合發布聲明,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并限定“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能超過100萬元,總片酬(含稅)不能超過5000萬元。”聲明發布后影視劇市場冷卻,但也出現了藝人虛報低價實則不接新項目的情況。同時,也有聲音指出,演員不拍戲照樣可以接綜藝賺快錢,甚至“輕輕松松上綜藝玩游戲的收入,也能抵上辛辛苦苦在劇組演三個月戲”。


      因此,這次綜藝限薪令的下發,不難看出是希望對國內藝人高片酬的現狀進行徹底整治。有消息人士指出,由“陰陽合同”引起的查稅風波其實早就從影視劇波及到綜藝節目,業內收到消息,相關稅務部門也會介入,“只是具體時間和方式還不確定。”行業觀察者、“冷眼看電視”創始人楊智帆表示,不少影視劇劇組因為無法確定演員定價、新的納稅方式怎么走賬,目前都不敢開機,明年電視劇產量可能有所下降,“綜藝方面未來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限薪令”或成形式主義


      對那些習慣了高片酬的藝人們來說,影視劇和綜藝的全面限薪顯然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但是限薪令能否落實,業內也是普遍存疑。楊智帆就指出,一定時期內形成的市場價格居高不下,僅僅依靠行政指令其實很難調節,尤其是落實到執行層面,到底是演員自降片酬,還是制片方不再出高價,雙方往往處于拉鋸戰中。


      根據《2017年騰訊娛樂白皮書·綜藝篇》統計,2017年省級衛視周末晚間檔季播綜藝共105檔,數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在2017年度衛視季播綜藝收視率TOP10中,包括《奔跑吧》《王牌對王牌2》《跨界歌王2》《向往的生活》《歌手》等在內的大半節目,幾乎都需要大量明星參與。楊智帆表示,這兩年綜藝市場爆發,藝人成了稀缺資源,片酬上去了就降不下來。面對新的綜藝限薪令,不排除有制片方會選擇賬面片酬符合標準,但以其他形式補足藝人的方式。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不從根兒上解決,片酬下降基本沒戲。”影視評論人“納蘭驚夢”指出,制作單位本來就是攻守同盟,“一方面希望演員降低片酬以減少預算,另一方面又需要明星加入來保證未來的收視率和賣劇收入,但在整體市場價格居高不下時,指望藝人自降片酬并不現實。”在他看來,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綜藝節目,只要目前的內容生產依然是圍繞明星來展開,“限薪令”就還是形式主義。(李夏至)


      原標題:綜藝節目不再是“高片酬”的避風港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宣部等部門聯手治理影視業 嚴控演員天價片酬、陰陽合同

      6月27日晚間新華社消息,日前,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
      2018-06-28
    • 自設紅線 400余家影視公司聯手對抗天價片酬

      8月12日,以華誼兄弟為會長單位,匯集博納影視、橫店影視、樂視花兒影視等400余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關于“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明確提出未來“每部電影、電視劇、網絡視...
      2018-08-13
    • 光明日報:莫讓影視質量為"天價片酬"買單

      備受詬病的影視藝人“天價片酬”問題,終于受到了來自業界的強有力回擊。日前,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家知名影視制作公司發布聯合聲明,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現象。其中規定,采購或制作的所有影視劇,單個...
      2018-08-14
    • 市場糾錯機制失靈是“天價片酬”的根源

      一段時間以來,明星“天價片酬”的話題不斷觸痛大眾神經。不久前中央宣傳部等五部委聯合發文,劍指影視行業“陰陽合同”、偷逃稅等亂象。近日,部分行業協會和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互聯網文娛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倡議控制...
      2018-08-15

    熱點視頻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7月物價溫和上漲 市場供求持續改善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