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和相關法規,國家電影局日前下發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以下稱《規定》),《規定》將于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規定》對于豐富電影市場產品供給,規范和完善電影復映管理大有裨益,也意味著此前相當一部分以情懷為名復映“炒冷飯”的行為將無法再蒙混過關。
《規定》明確了復映影片的概念,是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公映許可,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再次進行發行放映的國產電影。《規定》要求影片的復映應嚴格保護各版權相關方合法權益。《規定》明確復映影片必須重審:國家電影局直接重審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有關人民團體、軍隊所屬電影單位為第一出品單位的影片。其他影片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第一出品單位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影主管部門重審,重審意見及放映安排需要上報國家電影局。在復映影片的放映規模上,全部放映范圍不超過2500個影廳,每家影院放映單部復映影片的影廳不超過一個。
最近十年,復映逐漸成為電影市場以情懷驅動的一門“生意”。較早的復映影片,要數2009年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終極版》,這個“終極版”實際是修復版,也是頗有情懷的一次復映,影片最終取得了2592萬元的票房。2012年的《泰坦尼克號》以3D版復映,在中國內地收獲了9.48億元的票房。“情懷牌”確實好使,隨后一大批影片復映,較知名的有《大話西游》、3D版《功夫》、3D版《一代宗師》以及《甜蜜蜜》,這些影片除了3D版《一代宗師》總票房達到6000多萬元,其他影片反響一般。《戰狼2》上映剛過一年,近期就有院線組織復映,最終卻草草收場。
復映是需要成本的,《東邪西毒:終極版》為了拍一個給發行商看的場景花了100多萬元,但這個和劇情無關的場景最后還是剪掉了。《泰坦尼克號》《一代宗師》以3D版形式復映,也需要不少制作費用。之所以這么多影片想要分復映這杯羹,是因為復映還是“相對保險的生意”,畢竟老的影片有觀眾認知度,也就是有品牌或“情懷”,以“情懷”忽悠影迷的營銷費用,比營銷一部新片省了不少事。
誠然,極少部分的經典影片復映確有必要,比如在電影史上有節點意義的國產老片,以現代技術修復再復映,對于市場和學術皆有意義。但最近兩三年來,相當多上映時就反響平平的作品接連以情懷之名復映,則是明顯的圈錢之舉了。據本報記者統計,2017年就有九部國產動畫片復映,這些動畫作品下線時間大多在兩年之內,復映票房僅有兩部過千萬,一部370萬元,三部100多萬元,三部票房不足50萬元。
在目前的電影市場,一大部分復映影片是以“情懷”炒冷飯,想簡單粗暴地走市場捷徑,但大多數市場反響“涼涼”,同時占據了有限的放映資源,甚至擠占了一些有誠意的新片的份額,讓新片新人出頭更難。從規范市場、鼓勵原創新作的角度講,對復映片的規范管理勢在必行,此番《規定》發布也正逢其時。《規定》對復映片上映時間和規模的限制,可以說是很好地管理了許多投機復映、圈錢復映,讓老片子更多地為觀眾的真實需求而復映,不能讓炒情懷成為“炒冷飯”。(倪自放)
原標題:老電影復映,別用情懷“炒冷飯”
轉自:齊魯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