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又一次因為流量被拱到了風口浪尖。
海外某在線音樂平臺,一位國內偶像歌手的新專輯在海外發行,僅用八小時沖上銷量榜專輯總榜第一、單曲榜前七位都被其新歌占領。國內藝人在海外贏得佳績本該喝彩,卻惹出“刷榜”的一片質疑聲,讓平臺幾度清理數據,把“劣幣驅逐良幣”的娛樂圈亂象蔓延至海外——流量在失信。
無獨有偶,一位流量女明星出演的電視劇收視口碑皆出現“斷崖式”下滑,網友將其演出片段與實力派演員一一對比,引發大量差評。過去“摳圖式”演技也能拿下收視冠軍的情形不再——流量在失效。
“老牌”流量垮了,另一位當紅新秀也被察覺出了端倪。據今年8月最新統計,中國網民剛破八億。可他一條微博動不動過億次轉發,而再看點贊數只有數十萬到百萬次。原因很簡單,一個ID可以轉發多次,卻只能點贊一次。這其中哪個數據更具所謂真實的“流量”參考性,不言自明。只有粉絲樂此不疲,和別家偶像你追我趕的過程中流量指標一再哄抬,罔顧真實性——流量在貶值。
凡此種種近來不勝枚舉,一度被視為流行文化“風向標”“萬靈藥”的流量,正在因刷榜造假而失信,因為反復透支而失效,因為不斷追求數字的膨脹式增長而貶值。
流量的塌方不是一夕之間。偶像歌手因在一檔音樂節目因專業點評而令人刮目相看,可惜他沒有對照自己的點評修煉技藝,而是借助包裝手段來掩飾短板,標榜在小眾音樂領域專業、先鋒形象。“摳圖女星”屢屢被批臉僵只會瞪眼,原本表態接受批評是能夠獲得公眾認可的良好態度。遺憾的是態度和行動是兩回事,此后的她繼續沉溺在低智高收入的“撕名牌”綜藝,觀眾卻始終看不到表演上的成長,甚至被批評演技倒退。至于從選秀節目走出來的新生代,仿佛一茬茬被著急收割的早稻,年紀越來越小,人數越來越多。他們固然唱跳賣力,起先憑借“努力實現夢想”感動不少觀眾。盲目地投放帶來的是市場的消化不良,不管他們是組團上陣,還是分兵作戰,在飽和市場能分到的份額卻越來越少。
無可否認,原始流量自有其來處,或取決于明星個人顏值與魅力,或得益于藝人團隊宣傳策略。個性的張揚和適度的包裝無可厚非。可當藝人團隊野心膨脹,粉絲不滿足于圈層內部的自嗨,快速吹大與自身實力影響力不相符的泡泡,難免會被外界戳破。很快,粉絲如何為偶像24小時在線聽歌維持熱度、一人動用幾個賬號購買數字專輯的“刷榜”攻略被公開……為此,平臺不得不清理部分刷出來的數據。可粉絲不依不饒,短短兩天時間在榜單來了一個“三進三出”,最終登頂夢碎。
有人把粉絲看作是始作俑者,認為是粉絲的不理智行為讓偶像“蒙冤”;也有人惋惜這些流量明星“流年不利”,個人形象和市場吸金能力連連受挫。但更多觀者不會忘記,正是這些被粉絲們追捧的明星們,從影視圈到音樂圈、從國內頒獎禮伸到海外平臺,幾乎一路“通吃”。“挾流量令天下”的他們,屢屢破壞行業規則,用“刷”出來的流量擠壓著那些認真演戲、潛心創作的文藝人,驅逐著認真打磨、潛心創作的好作品。
正如茨威格所說:那時候她還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對那些習慣于享受虛擬流量堆出紅利泡沫的明星而言,貶值才剛剛開始。(黃啟哲)
原標題:流量明星失信又失效?貶值才剛剛開始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