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片貢獻主力票房 文化軟實力正在提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20





      【文藝觀潮】

      全年電影總票房609.76億元、全國銀幕總數達60079塊、全年故事片產量902部……這是中國電影2018年漂亮的成績單。40多年來,中國電影在改革開放歷史巨流的簇擁下,在市場風云的洗禮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在這種歷史語境下,電影在為我們提供振興文化產業的經濟經驗的同時,也提供了文化傳播、美學建構的歷史經驗以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經驗。進而言之,中國電影學派的當代建構如何踐行國家文化軟實力現實提升的戰略命題,國家文化軟實力如何通過中國電影學派的確立來實現自身的現實意義,已成為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的緊迫問題。

      讓中國電影成為國家名片

      中國在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過程中,尋求的不是一種抽象意義上的軟力量,而是一種體現中國國家利益與國家意識形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都在軟實力前面加上了“國家”“文化”兩個前置詞,這清楚地表明,我們強調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軟實力,更不是約瑟夫·奈所言稱的美國人口中的軟實力,而是一種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主旨,以弘揚中國的時代精神、彰顯中國的民族氣概、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倡導中國的核心價值觀為目標的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國電影在實現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的使命是完成建構國家電影品牌的戰略目標。我們在電影領域的目標,是讓中國電影以國家的名義被世人所接受、所了解、所認同,使之真正成為國家名片。它是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建構中國電影學派的重要命題。由于國家文化軟實力達到的傳播效果,不是通過強制的方式讓人服從,而是通過自愿的方式讓人接受,這就要求中國電影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更強的心理凝聚力。因此,中國電影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通過產業化的道路,通過大眾傳播的方式來完成上述歷史使命。其中“講好中國好故事”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有效傳播策略,也是建構中國電影學派的歷史方略。《星球大戰》的制片人馬克·拜爾斯曾說:“我對于電影的信念總結起來是一句娛樂業的古老名言——講好一個好故事。”如果我們不能在電影的基本層面上完成這些屬于本體性的命題,那么,要完成電影所承擔的其他責任也是難以企及的。從這種意義上講,那種故事內容低俗、思想意義錯亂、文化價值混淆的作品,不僅是對于一部作品社會責任與藝術品質的消解,也是對于中國電影總體國家品牌的損害。

      事實證明,中國電影的票房收入連年增長,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觀眾自愿走進影院實現的。中國電影2018年票房收入首次突破600億元,其中國產電影貢獻率超六成,這表明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在逐步提升。當然,票房收入的提升只是表明觀眾電影消費行為的增加,我們還應關注電影票房數據背后觀眾心理的認同指數。他們究竟是喜歡還是不喜歡一部電影,往往是在他們走出電影院之后,即在他們的文化消費行為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確定,而不是在他們走進電影院之時就能夠斷言的。因此,觀眾看完一部電影后的心理認同度,才是衡量我們的電影是否真正具有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最終依據。這涉及電影市場、觀眾心理、社會文化的多向性研究,只有建立更為科學的分析工具與理論模式才能夠完成。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從提升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意義上來確認像《戰狼2》《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這些中國電影的扛鼎之作。就電影的藝術成就而言,這些電影的創作定位始終設定在電影自身的視聽表現特質上——不靠“流量明星”、不靠粉絲炒作、不靠商業包裝,靠的是電影精良的制作品質,靠的是愛國主義的價值引導,靠的是演員“親臨戰場”般的專業表演,靠的是真槍實彈的現場效果,靠的是攝制組通宵達旦忘我工作……總之,這些影片再度提振了中國電影依靠藝術的魅力征服觀眾的信心。

      電影生產應觀照大眾審美

      由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訴求對象不是個別的、個人的、少數的,而是大眾的、普遍的、集體的,它所尋求的價值認同,不是曲高和寡式的單向美學意義,而是尋求最為廣泛的、普遍的接受效果。所以,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渠道,必須通過大眾傳媒進行全面傳播,努力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特別是對以消費市場為參照的電影生產,不論是基于電影國家品牌的當代建構,還是基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提升,都不能偏離公眾的普遍心理需求,不能忽略他們的心理的“痛點”以及在特定時期的某種社會情緒。尤其對于普通人現實生活境遇的關注,像電影《山河故人》的故事從1999年講到2025年,時間跨度近30年,賈樟柯站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看到了我們社會中已經普遍存在的價值裂變與群體分化,他用自己的縣城故事向我們表明了他跨世紀的情感守望。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在物質上擺脫了貧困的女人,在精神上依然堅守著自己青年時代的初心。影片結尾,沈濤迎著飄舞的雪花、踏著青春時代的音樂悠然起舞,她依然享受著內心永不消逝的青春懷想。這種理想主義的真情表達,是賈樟柯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富于詩意的歷史評價,也是中國電影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需要堅守的。

      如果說電影承擔著記錄國家與民族歷史記憶的文化使命,那么中國電影學派的建構,就應當在這方面承擔起強化民族集體記憶、銘刻國家歷史經驗、喚起觀眾愛國主義精神的職能。很多時候,基于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傳播不是通過進入大眾公共空間來實現的,而是通過大眾休閑娛樂的私人空間來傳播的。在這一空間里,受眾具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所以,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建構,需要占據那些能夠以娛樂的形式傳達價值觀的產業形態,包括受到青年群體青睞的流行文化形式,如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同時,我們的電影應當注重那些容易被個體心靈所欣然接受的價值指認對象。就像《戰狼2》里男主人公冷鋒,他并不是專門到非洲執行公務的解放軍戰士或是公安執法人員,而是一個尋找戀人的游客。他沒有外在的職業使命,他挺身而出完全是出于良知和道義。這種人物的設計,使其更像一個見義勇為的現代游俠,所以在深度心理上更能引起普通觀眾的認同。希區柯克的電影就經常采取這種將毫不相干的普通人拉入核心沖突之中的做法。這種類型化的敘事策略,也是我們從語言形式上建構中國電影學派可以參照的可行路徑。

      當年,在我們追看韓劇《大長今》的時候,韓國卻在播放我們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長征》。韓國人是對中國革命歷史感興趣嗎?我想也許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那些在逆境中擺脫艱難困苦的人的命運——因為幾乎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類似問題,人們需要通過大眾傳媒尋求精神和心理上的感悟與啟迪。從這種意義上看,《長征》是一本人生勵志的教科書,它對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都有啟示意義,這些啟示并非來自說教,而是來自一個個鮮活的人生故事。電視劇是這樣,電影豈不同樣如此?

      (作者:賈磊磊,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原標題:國產片貢獻主力票房文化軟實力正在提升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獎提名揭曉

      近日,第九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7年度獎提名名單在北京揭曉,《戰狼2》《芳華》《嘉年華》等15部年度國產影片獲得提名。據悉,終評結果將在4月21日公布。
      2018-04-02
    • 阿里系花46.76億元占據萬達電影第二大股東席位

      4月2日晚間,萬達電影發布權益變動公告,稱北京萬達投資有限公司同意向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方杭州臻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萬達電影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份9000萬股,占萬達電影總股本的7 66%。
      2018-04-03
    • 國內電影票房再破紀錄 機構看好7只受益龍頭股

      據貓眼網數據,今年清明檔三天(4月5日-4月7日)內地電影市場綜合票房達到6 84億元,刷新了該檔期的新紀錄,較去年同期的5 86億元上漲了17%。
      2018-04-09
    • 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202億元 同比增長近40%

      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202 17億元,較去年的144 6億元上漲39 82%。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連串持續飆高的數字之外,國產電影質量的顯著提升成為一季度電影市場的一大亮點。
      2018-04-10

    熱點視頻

    高鐵上救人卻被索要醫師證,女醫生現身回應 高鐵上救人卻被索要醫師證,女醫生現身回應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