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創作原則指導下,諸多口碑與影響力兼具的網絡視聽作品迭出。今年以來,《奇遇人生》《考不好沒關系》兩部網絡視聽作品也憑借其創新性與真實性脫穎而出,成為2019年網絡視聽優秀作品的代表之作。
在2019網絡視聽優秀作品深度復盤品鑒會上,多位主創嘉賓、專家學者與受眾分享了這些高評分、高口碑作品的誕生過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發現,創新與真實已成為創作優秀網絡視聽作品的關鍵詞。
創新模式挖掘真實底色
由騰訊視頻推出的明星紀實真人秀《奇遇人生》,采用“紀錄片+綜藝真人秀”深度結合的形式,呈現臺灣藝人阿雅與10位明星好友,在全球范圍內分別展開的10次旅行。嘉賓卸下包袱,拋開繁雜日常,抵達一直向往卻未曾實現的“詩與遠方”。節目組在目的地與當地人做連接,不同生存狀態碰撞不同價值觀的表達,通過溫暖的故事表達自我的探索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向外探索認知的邊界,向內觸及明星的內心,以包容增進對人生的理解、對自我的認知,給受眾留下不錯口碑的同時,也收獲了可觀的點擊量。
然而,記者了解到,與一般戶外真人秀不同,《奇遇人生》全程“無臺本”,用途中的意外事件激發明星的真情實感,從而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明星嘉賓在節目中回歸質樸,從心出發,一切“意料之外”的真實與未知,使《奇遇人生》成為擁有公路電影風格的紀實綜藝節目。
“為了使整部綜藝有紀錄片真實、厚重的質感,除了人物和場景安排是預設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自然發生。比如節目中嘉賓小S看小象丟失的情節,都是意外的場景,紀實拍攝讓我們除了可以感知主人公的情緒外,也能從創作中發現新的故事。”《奇遇人生》制片人白洪羽談道,用紀實的手法去拍攝和錄制,使得制作《奇遇人生》的工作量會比其他真人秀節目更大,但這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奇遇人生》附加的是一種真實的屬性,或者是一種真實的底色,它呈現的是真實的價值觀。因此,我們在場景預設時,雖然在主任務地的選擇上作出一些考量,但具體到某一個地方,以及它之后的場景、事件,幾乎都是臨時發生的”。
此外,《奇遇人生》還突破了時空的界限,在創作上把真人秀與探險、風光、人物紀錄片相融合,內容除了細致的人物刻畫,還有極致的奇遇故事,模式構架巧妙。談到紀錄片與專題片界限的問題,從事多年紀錄片創作的《奇遇人生》總導演趙琦表示:“我會把平常積累的內容和平臺的訴求、資源結合到一起來尋求創新,打破類型與題材的界限。”
觀察反思直擊真實情感
對于《奇遇人生》而言,模式上的創新是一個突出特點。因此,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看來,《奇遇人生》走的是“巧模式”,而《考不好沒關系》走的則是“反模式”。
作為國內首檔原創觀察答題秀,《考不好沒關系》是由西瓜視頻傾力打造的一部互動綜藝,每期節目有21組不同職業、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域文化的素人家庭參與其中,通過主持人的現場催化,呈現12期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引發不同的話題討論,更深度地聚焦親子關系、教育話題。
參與節目的孩子與父親通過互換角色,父親答題、孩子觀戰,在緊張有趣的考試答題過程中,呈現出不同類型的親子關系。同時,通過連接全國各個地區的不同學校,展現不同教材和地域教育理念的差別,以幽默的視角聚焦家庭代際關系,從而引發受眾對于家庭教育本質的觀察與反思。
“通往成功的途徑有很多,絕不是只有考試。《考不好沒關系》這檔節目給人的啟發就是多元的,不僅僅是考不好的問題,教育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也并不是分數,而是教導每一個孩子要真正成為有用的人。因此,這檔節目看似是一個娛樂節目,卻展現了深層次的價值和意義所在,給我們的思考是很深刻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學會副會長、國家一級編劇夏蒙說道。
談及創作節目的初衷,《考不好沒關系》制片人石雅寧說:“我們希望通過網絡綜藝的形式能讓新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會給受眾帶來啟發。”她表示,這種“反模式”給節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情感觸碰,當孩子發現父親也并非無所不能時,很多孩子跟爸爸說的是,“沒關系,爸爸請我吃一頓麥當勞就好啦”,父子間的相處變得充滿溫情。
總體而言,無論是對真實感的追求,還是對創新的深挖,優秀的網絡視聽作品都努力嘗試在新的語態下“守正創新”,力求激發作品的新活力。其實,技術、模式之“新”最終服務的還是視聽作品的藝術創作。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