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產業新空間 “光伏+”持續升溫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05





      高速公路邊坡鋪上光伏板;光伏建筑一體化大力推進;光伏制氫為“綠電”大規模消納提供新路徑……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正全面邁向高質量躍升發展新階段,“光伏+”也持續升溫,新模式不斷涌現。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光伏發電與傳統業態跨界融合將愈發顯著,為產業發展開拓新空間。


      交能融合加快布局


      一排排光伏發電設備順著棗菏高速公路旁的邊坡綿延數十里,這是全國首個全路域交通與能源融合項目——棗菏高速交能融合(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


      據了解,5月10日,該項目金鄉段并網發電,金鄉零碳智慧服務區同步啟用。截至8月4日,金鄉段路域光伏在試運營階段已累計發電500余萬度,節約標準煤約18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150噸,日均發電量可滿足800多戶家庭的日常用電需求。


      交能融合一體化智慧平臺實時監測顯示,金鄉零碳智慧服務區日均綠電發電量約為2050千瓦時,光伏車棚、垂直軸風機、屋面光伏等設施上匯集的光能通過光儲直柔一體化系統,合理運用到服務區各負荷點,達到服務區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目的,服務區實現了100%“綠電”供應和“電中和”運營,僅試運營階段已累計節省電費數萬元。


      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是交通與能源融合發展的關鍵,也給交通、能源兩大行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新思路。


      中國能建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海良指出,交通網和能源網融合發展是打造交通能源新基建的創新模式與新業態,在綠色公路、綠色軌道交通、綠色港口、綠色船舶、綠色航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數據顯示,現階段,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交通用能占比約17%,碳排放結構中交通占比約10.4%。交通用能結構中,電力占比不到5%,綠色電力占比不到2%。


      結合交通領域的建設條件以及用能需求,推動公路、港口、鐵路等典型應用場景的綠色電能替代,可以有效發揮新能源的就地可靠替代作用。僅以當前全國約18萬公里的在運收費公路為例進行估算,考慮公路兩側的可利用寬度、橋隧比、植被覆蓋等差異性條件,可開發光伏潛力可達到1億千瓦左右。


      “交通行業與可再生能源具有廣闊的融合發展空間,既有利于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又有利于推動交通能源低碳轉型,共同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說。


      “光伏+”新模式涌現


      交能融合加快布局是光伏跨界融合新模式不斷涌現的一個縮影。


      得益于政策的持續發力和技術的飛速進步,光伏等新能源已成為我國新增電源的主體。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42.9%。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委員、總規劃師張益國表示,“十四五”期間,圍繞十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和沙、戈、荒地區為重點大型光伏風電基地建設已經全面鋪開。以光伏、風電為主,火電、水電、光熱發電、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多種能源品種相互融合的新能源基地開發模式已經成型。


      他指出,當前,全國范圍內因地制宜的農(牧)光互補、林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復合開發模式全面推進,光伏+5G基站、大數據中心等信息產業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光伏+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鐵路沿線設施、高速公路服務區及沿線等交通領域開發模式持續突破。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戰略發展中心副總經理王荃指出,海寧正泰工業園區智慧用能應用場景項目就針對工廠停車需求,結合分布式光伏電站,構建了包含電動汽車光儲充在內的微電網系統;針對工廠冷熱需求,結合分布式燃氣發電,構建了含燃氣內燃機溴化鋰機組在內的冷熱電聯供系統。


      持續推動光伏跨界融合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多場景下“光伏+”綜合開發模式將持續推動光伏跨界融合發展,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


      “光伏與土地復合、環境修復、多能互補、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正在驅動著場景變革。”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地區部總裁劉玉璽認為,隨著“光伏+綠色建筑”“光伏+綠色交通”“光伏+綠色工業”“光伏+綠色生活”等眾多模式的涌現,“光伏+N”將領跑“零碳未來”。


      “‘雙碳’目標下,光伏發電與傳統業態跨界融合愈發顯著,‘光伏+’模式或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時代。”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閆俊義表示,未來,“光伏+”成熟模式將進一步加速部署,光伏制氫、光伏建筑一體化、光儲直流供用電等創新模式將逐步成熟。光伏發電與終端能源電力消費將全面融合,形成無處不在的“光伏+”發電應用格局。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氫能分會會長魏鎖指出,在“雙碳”背景下,用光伏等新能源發電、電解水制取氫氣,是未來氫能發展的主要方向,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光伏+氫能”深度融合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制氫和大規模集中式光伏發電制氫一體化模式,在為綠電大規模消納提供新路徑的同時,也為化工、鋼鐵、建筑等領域提供了“綠氫方案”。


      據他介紹,今年,我國光伏制氫一體化項目捷報頻傳,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上半年,全國公布的各類光伏制綠氫規劃及開工項目數量已突破40個。(記者 王璐 實習記者 李昱佑)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光伏企業如何應對美國201調查

      中國光伏企業如何應對美國201調查

      近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光伏電池及組件全球保障措施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2017-10-26
    • 三問“1.05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規劃目標

      三問“1.05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規劃目標

      日前,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到三季度末,光伏發電裝機已達到1 2億千瓦,這標志著“十三五”規劃中“1 05億千瓦”的下限目標已經完成。比規劃完成時間提前逾3年,輕松實現“十三五”開發目標。
      2017-11-15
    • 行業競爭加劇 光伏巨頭為何擴產?

      行業競爭加劇 光伏巨頭為何擴產?

      從2015年光伏全面回暖到2016年史無前例的搶裝潮,再到2017年分布式光伏的全面爆發,光伏行業的發展速度一年比一年快,120GW的累計裝機提前三年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而且這種勢頭有望保持下去。
      2017-12-20
    • 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2017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分析

      2017年,受國內光伏分布式市場加速擴大和國外新興市場快速崛起雙重因素影響,我國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生產成本顯著下降,企業效益持續向好,對外貿易保持平穩。
      2018-02-05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