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轉強 新能源車引領當仁不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05-17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中國汽車產業,中國已經連續9年位居世界汽車產銷第一位,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與消費升級的重要引擎。但眾所周知,中國汽車產業目前還大而不強,急需轉型升級。那么,突破口或發力點在哪里?最近在2018中國汽車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專家、中外車企等嘉賓展開熱烈探討,全球汽車業在“新四化”潮流下的新能源汽車,成為討論熱點。

    xinnengyuanche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基于中國新能源市場在全球車市的特殊地位,以及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政府意志與社會響應,新能源汽車很可能在汽車產業由大轉強中起到引擎作用,實現突破。


      市場規模與保有量將長期雄立潮頭


      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年產銷量,近3年來已經連續位居全球第一,并且從今年看,銷量領先與全球的對比仍在拉大。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的銷量,從2015年至2017年,銷量分別為47萬、51萬和79萬輛,市場表現十分優異。此外,2018年1季度,我國新能源市場也喜迎“開門紅”,產銷量分別為15萬輛和1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7%和154%。


      那么,迅猛發展的中國新能源車對全球意味著什么?以2017年為例,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總量達到142萬輛,中國占比超過一半;從保有量看,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達到340萬輛,中國為160多萬輛,中國占比也達到50%。毫無疑問,面對節能減排與減少碳排放的人類共同呼聲,中國汽車業為國人增光添彩,引領了全球同行和市場。


      從發展趍勢看,在新能源汽車上,中國汽車產業優先開放了對外合作(順序依次為新能源車、商用車、乘用車),股比開放更加寬松,使全球汽車業巨頭已經紛紛與國內車企合作。如此一來,中國新能源車不僅在固有的市場規模上將繼續高歌猛進,并且在核心技術上加速與世界同步,使中國新能源汽車全面占領這一面向未來的制高點的機遇大增。


      事實上,新能源車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對此,從頂層設計上,中國已搶占了先機:新能源汽車被多次寫進我國重大政策方針中。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要求,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200萬輛,保有量超過500萬輛。


      不僅如此,相關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包括企業的準入管理,補貼機制,車輛安全監管,充電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策劃等,涵蓋的范圍之廣,政策出臺的密集度之頻、扶持的力度之大,均在全球首屈一指。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所以,客觀而言,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現實與未來潛力,放眼世界,也是”風景這邊獨好”。因此,寄望新能源汽車的先鋒,為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開山辟路,很可能是“牽住了牛鼻子”。


      盡快突破新能源車發展瓶頸


      不過,“從現在的銷售勢頭來看,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可達到100萬輛,要達到‘2020年200萬輛的產能’標準,還需要在今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2018中國汽車論壇上指出。


      按照此時間表,如今僅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能否按時達到目標,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除了數量上的突破,更備受關注的是那些作為“障礙”存在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短板。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傳統的驅動系統,面對更加嚴苛的排放標準,降耗減碳和轉型發展這些要求。”萬鋼表示,“純電動汽車,現在發展很快,但是還存在著很多短板,還不能全部滿足于汽車市場的要求,需要我們繼續探索新的方向和新的策略。”


      從約束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的現實而觀,許多車企已經認識到以下問題較為突出和迫切。


      一是核心技術未獲突破,動力電池產業整個創新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真正意義上的純電驅動平臺尚未形成量產,已經量產的新能源車型,都是基于傳統車改造而來。


      二是雖然汽車車型很多,但是適合與受消費者歡迎的卻不多,質量可靠性問題不少,同時補貼后的價格競爭力差強人意,用戶的體驗度不佳。


      三是企業創新能力技術水平不強,投資熱情雖然高漲,但創新能力弱,產業化、高端化尚不適應社會需求。


      四是市場流通服務體系不健全,不同的體系之間質保的內容差別很大,售后服務體系有待改善,二手車評估標準缺失,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整車銷量。


      第五是退出壓力,隨著國補和地補的退出,新能源車在售價上處于劣勢。


      而從宏觀層面,萬鋼特別強調了標準對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萬鋼指出,未來要創新地完善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戰略。在標準方面,要制定好技術標準,支撐轉型,加強標準研究制定及供給。著眼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升級,研究制定有關新能源的綜合能效和超低排放的技術標準;制定汽車新標準時,要擴大新能源汽車專家參與,聽取新能源汽車優勢企業意見,協同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傳統汽車的轉型升級。


      “我們歡迎外國企業來中國共同發展。一方面是因為各大企業在技術上各有所長,另一方面,我們知道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世界汽車的共同方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利用中國市場共同發展,也是中國的大國擔當。”


      顯然,中國新能源汽車面臨的一大問題,與傳統車一樣,也體現在核心技術。在加速發展新能源車的全球共識下,中外聯手,共同追求綠色出行,這給中國新能源車的未來藍圖賦予了分外美好的暢想。(記者 趙偉)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兩會”熱點引發多方關注 為何要打造中國的工業軟件平臺

      國務院與工信部文件強調“軟件定義”的重要作用,給工業轉型創新發展帶來新的視角、思路與機遇。如果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工業必將跨入的大門,那么工業軟件及其平臺就是開門的金鑰匙,應像重視工業互聯網一樣重視工業軟件及其平臺...
      2017-03-22
    • “中國制造2025”今年怎么干

      《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為穩定工業增長、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前,我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都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推進工作仍面臨不少挑戰。
      2017-04-06
    • 國際投資者緣何看好中國經濟?

      對于中國市場,全球投資者最擔心的有兩件事:一是,由于國內債務高企,擔心中國經濟會崩盤;二是,擔心中國經濟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
      2017-04-10
    • 中國礦業為何境外難做大?

      單打獨斗,互不為伍,對中國企業參與境外礦業投資未必是個好現象。國土資源部中央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國平表示,勘查與開發脫節,是許多中國境外礦業投資企業難以做大的關鍵。
      2017-04-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