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三同”需要系統推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4-27





      千里迢迢“人肉快遞”或“海淘”回來的海外大牌,一看標簽,“中國制造”;一試質量,比國內買的強。隨著中國產業和消費升級來臨,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即“三同”)被提上戰略日程:要求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


      內外銷產品的生產標準和質量本來就該一視同仁,中國產品所以出現內外有別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是國家標準的問題,二是價格競爭無底線,三是因為消費水平低的民眾占了相當比例,而低質低價產品正好迎合了這種消費需求。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是,質量監管的松懈,導致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在競爭中勝出。只有先解決了這些問題,“三同”戰略才能順利推進。


      從報道的情況來看,較早主動推行“三同”生產方式的一些企業,生產內外無別產品的銷售之路非常艱難,有的企業盡管終于開始步入穩步增長期,但并不十分順暢。比較大的障礙就是價格。因為價格影響銷量,導致許多出口企業在開拓內銷市場時對是否貫徹“三同”猶豫不決。高品質的產品,對應的是較高消費水平的消費群體,而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點。千里迢迢“海淘”中國制造的消費者,看上去好像很多,實際上多為高收入群體,其占人口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很多按照“內銷標準”生產的一些日用品,價格還不到按“三同”標準生產的產品價格的零頭,那么,很多企業“三同”起來之后,其產品能否進入尋常百姓家庭,可能是個問題。而只要嚴格執行“三同”生產方式,生產成本必然大大高于“內銷標準”的成本。這個矛盾不容回避。


      “三同”生產方式是提升中國制造水平的必須選擇,也唯有如此,才能恢復國人對國貨的信心。但推進“三同”工程,靠企業“單打獨斗”恐怕不行,首先是需要市場消費力的支持,其次,需要一些支持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政策。如果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就不會有很多人只買便宜的、不買品質好的。如果制造業生產成本能夠降低,會更有條件推行“三同”生產方式,產品價格自然更“親民”。解決這兩個問題,一是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二是需要國家進一步降稅減負。還要通過有力的政府監管,維護知識產權,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為良幣驅逐劣幣創造最好的市場環境。如果假貨繼續攪局,價格較高的“三同”產品恐怕很難立足于國內市場。這個問題上,對監管部門的監管非常重要。以某些地方和部門那種消極作為的狀態,適應推進“三同”戰略的新形勢,很不樂觀。


      制造業“三同”需要系統推進,需要相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證,而不是制造業能夠生產出與出口產品同等標準、品質的產品,就能大功告成的。



      轉自:證券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制造業升級不可“一哄而上”

      《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實施加速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程,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但同時,機器人產業等領域的火熱也誘發了“一哄而上”的重復建設問題。
      2017-03-24
    • 共享單車:讓傳統制造業騎上快車道

      2016年,共享單車迎來發展熱潮,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健康又環保的“時租自行車”出行,“共享經濟”也連續出現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2017-04-10
    • 信息技術引領制造業智慧轉型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
      2017-05-02
    • 制造業升級之本在于企業創新

      近兩年,關于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以及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討論頗多,而問題的答案,似乎都繞不開中國需要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7-05-19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