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升級之本在于企業創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5-19





      近兩年,關于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長,以及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討論頗多,而問題的答案,似乎都繞不開中國需要制造業轉型升級。
     
      這也是官方和民間的共識。5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試點示范推進《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創新驅動和政策激勵,促進整個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5月18日,以“讓未來發生”為主題的2017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開幕,為期兩天的大會中,第一財經攜手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企業家、創業創新者、投資人等,共同探討技術與創新如何重新塑造新實體經濟,議程設置涉及人工智能、新能源、基因技術與醫療健康、未來汽車、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領域。
     
      可以說,中國經濟有今日之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持續快速增長功不可沒,但支撐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民眾對產品品質改善的期望。而且,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傳統制造業產品不論是出口還是內需都不如從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這些都讓中國制造業升級變得十分迫切。
     
      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根本出路在于技術創新,而這其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是企業。
     
      從制造業創新體系角度而言,企業應與高校和研究院所聯合,彌補創新鏈上實驗室到產業化之間的缺失環節,并在現有基礎上加快推進新材料、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創新中心的建設,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破解行業的共性技術供給不足等難題。
     
      在關鍵核心技術,尤其是關乎工業發展基礎能力的技術方面,如重大工程和重點裝備的產品制造,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支持優勢企業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重點領域發展的基礎性瓶頸。諸如大飛機、“兩機”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繼續支持相關企業研發,并啟動實施重點新材料研發和應用的重大工程,在戰略必爭領域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中小企業的作用也十分關鍵。李克強總理在常務會上提到,《中國制造2025》“絕對”不是光指大企業,而是涉及很多中小企業,制定相關方案和支持措施時,要對中小企業和“雙創”企業給予充分支持。
     
      小企業貢獻大智慧,古今中外均不乏其例。商代青銅巨器,通常以舉國之力完成冶煉澆筑,這當然是先進制造之“大”;到了春秋戰國,對青銅冶煉工藝的提升,尤其是鐵器鑄造這樣的“尖端技術”,集中代表者卻是一批杰出工匠,被奉為鑄劍鼻祖的歐冶子,用今天的話說,便是一位“創客”。而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創客”,大概非喬布斯莫屬,蘋果公司如今引領先進制造,起家只是小小一間車庫。
     
      此外,政府服務企業在中國還有不短的路要走。諸如深化體制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化政府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打破行政性壟斷和行業壁壘,消除阻礙創新要素合理流動的人為因素,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構建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對企業創新大有裨益。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推動中國經濟向前最重要的力量。如今在經濟轉型的關口,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乃制造業升級之本。
     


      轉自:一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凸顯責任與擔當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則,對食用農產品源頭治理作出戰略規劃和實施部署。落實《規劃》,嚴格源頭治理要先行。
      2017-03-22
    • 老字號未來必將更加閃亮

      。”“‘老字號’是中國百年商業大潮中大浪淘沙留下的珍品。要堅守傳統、堅守品質,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老字號’才能歷經風吹雨打始終屹立不倒。”
      2017-03-23
    • 充電樁建設不能蘿卜快了不洗泥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這對于作為清潔能源汽車主力的電動汽車而言自然是好消息。但是,目前我國電動汽車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它們正成為行業發展的羈絆。
      2017-03-23
    • 虛實經濟相融相濟唯有“加油干”

      傳統企業拒絕新變革,就會被新實體經濟淘汰,經濟的發展永遠也阻擋不了歷史前進的車輪。靠什么攻堅克難?答案只有主動創新融合,加快轉型升級,“擼起袖子加油干”。
      2017-03-24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