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互聯網建設拼的是科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7-06





      近日,在2017國有企業IT技術創新與應用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表示,過去10年最大程度改變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模式和格局的是移動互聯,這個浪潮到現在仍沒有停止,且從信息產業向傳統領域擴展。下一個浪潮里,更重要的動力來自物聯網。現在革命性的領域是生產領域的應用,特別是制造業、交通領域的應用會推動更加巨大的變革。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從德國的“工業4.0”計劃、美國的工業互聯網與大數據國家戰略、歐盟的“Horizon2020”計劃到“中國制造2025”戰略,世界各國都在制定戰略,搶占新一輪產業變革高地。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信息化、智慧化勢在必行。
     
      我國能源企業嗅到了“互聯網+智慧能源”的商機,持續發力能源互聯網建設,并不斷在多種場合亮出自家的高科技家底。
     
      “從2015年正式發布使用至今的Freemeso是金風自主研發的、以全球氣象及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的資源規劃與評估互聯網平臺。以遙測遙控系統為代表的全球監控中心是對金風科技全球超過17000臺機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儲存、統計和分析的系統。”金風科技工作人員介紹自家企業的高科技。
     
      金風科技副總裁吳凱認為,作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從事能源互聯網,發展未來能源,更注重在金風現有各項資源基礎上,厚積薄發,順勢而為。“與能源互聯網相比,未來能源在內涵上更具備延展性。能源互聯網本身就是未來能源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但二者在本質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全球擁有7大研發中心、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近30項、掌握專利技術超過1800項,獲得超過33種機型的設計與型式認證,這是金風科技順勢發展能源互聯網的底氣。
     
      同樣為清潔能源行業龍頭,協鑫集團對能源互聯網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實踐。協鑫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志波在界定能源互聯網概念時表示,能源互聯網作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技術支撐,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對稱、供需分散、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性,對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提出了強烈的需求,必將帶動能源相關產業的變革。
     
      劉志波表示,協鑫智慧能源獨創“源—網—售—用—云”能源互聯新模式,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綜合“互聯網+”智慧能源服務。協鑫智慧能源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在能源開發、利用、生產、消費的各環節及全過程融匯符合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需求的能源技術。
     
      遠景能源對科技進步的依賴更是不斷得到強調。遠景能源首席執行官張雷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本質不是能源,而是技術。
     
      在張雷看來,解決能源系統的協同成本問題已經有了非常好的技術支持:從物聯網、云計算,到人工智能和實時控制,都能對解決系統協同提供技術支撐。
     
      遠景能源的科技創新也正在全球開花結果:德國的sonnen正通過能源物聯網平臺EnOS已經從歐洲最大儲能設備供應商變成了歐洲領先的能源零售與服務企業;美國領先的再保險公司正通過這個平臺開創光伏電站的保險新品種;香港中華電力正通過遠景的能源物聯網平臺EnOS加速其實現能源數字化轉型與施展智慧能源城市業務的新抱負。
     
      如今,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迭代進化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是其中之一,但毫無疑問,在科技進步的支撐下能源互聯網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王海霞)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新能源汽車政策要有“預”

      為了強調2017年上海國際車展參展新能源汽車數量之多,一些媒體用上了“扎堆”“擠爆”“主流”等詞語。的確,本屆上海車展展出新能源車達159輛,比去年北京車展(147輛)和廣州車展(146輛)都多。
      2017-05-02
    • 源能源企業“走出去”需要全球戰略意識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政府提出加快推動重大能源裝備“走出去”,這對中國能源類企業“走出去”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買資源,還應重視裝備、技術和服務的出口。
      2017-05-11
    • “燃油車去產能”利好新能源車發展

      對傳統燃油車采取去產能措施,鼓勵新能源車增加產能,利用政策杠桿調節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市場格局,促進產業資源向新能源車傾斜,以推動國內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
      2017-06-30
    • 新能源車企別成扶不起的阿斗

      新能源車企別成扶不起的阿斗

      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去年以來到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都顯現低迷之態。從已經披露上半年業績快報的各家新能源車企看,業績下滑的情況普遍存在。
      2017-08-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