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改革增添發展新動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31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作為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之一,改革不僅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而且貫穿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5年來,改革正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格局,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不竭動力。
     
      正是得益于改革,我們欣慰地看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步擺脫資源依賴的舊模式,走上了一條依靠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的新道路。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目標任務實現,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鋼鐵、煤炭去產能工作的扎實推進,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4%,同比提高了3.4個百分點;以新型城鎮化為主線的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前6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6.1%,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9.6%;在市場化債轉股等舉措發力下,企業杠桿率正呈下降態勢;通過減稅降費、降低“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等降成本“組合拳”,全年預計可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在一系列更加精準的補短板措施下,生態環保、水利、交通、教育等領域投資明顯快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年有望再完成1000萬人以上減貧任務。
     
      單調的數字背后,是不斷積聚的發展新動能。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市場主體的經營狀況明顯好轉,行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以簡政放權的“減法”換取市場的“加法”,以商事制度改革為“先手棋”的“放管服”改革,在持續發力中不斷走向縱深。
     
      自2013年以來,我國陸續取消和下放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618項,清理規范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323項,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434項。在綜合執法改革上,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加快推行,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不斷完善。
     
      經合組織《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放管服”改革措施,減少了行業準入壁壘,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率。事實上,“放管服”改革,帶來了明顯降低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由此激發的活力,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動力。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的突破,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打下扎實基礎。
     
      在投融資體制改革方面,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度全面革新,中央層面核準項目累計削減90%;價格改革方面,由市場形成的商品價格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了97%;國企國資改革方面,國企改革“1+N”頂層設計基本形成,十項改革試點全面展開。廣受社會關注的電力、油氣、鹽業、國有林區林場、公務用車制度等領域改革也在有序推進中。
     
      在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方面,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金融體系日漸完善,金融監管得到改進。新修訂的預算法正式實施,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并取得顯著成效,預計全年總體減稅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
     
      在新型城鎮化和農業農村改革方面,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整省試點擴大到28個省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取得積極成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擴大試點。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穩步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實施,河長制全面推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指導意見出臺實施,為生態文明建設構建起牢固的法治屏障。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和“關鍵期”,“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對此,只要我們保持清晰頭腦和戰略定力,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爬坡過坎、迎難而上,就一定能譜寫更加輝煌的發展篇章。(記者顧陽)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讓稀土科研成為產業發展新動力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創造、創新”已成為各行業發展的新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稀土產業創新給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和相關大學的稀土科研帶來新機遇。
      2017-05-21
    • 提升創新“含金量”彰顯發展新動力

      提升創新“含金量”彰顯發展新動力

      6月15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共同發布《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居第22位,比2016年上升3位。
      2017-06-27
    • “主動擴大進口”外貿發展的新動力

      “主動擴大進口”外貿發展的新動力

      把“主動擴大進口”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新目標,是重新定位進口的作用和價值后的新判斷,是借助進口促進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認知。“
      2018-04-25
    • “新指標”揭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

      “新指標”揭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

      以新視角觀察中國經濟,會得到更“接地氣”的答案。比如,建筑工地上常見的挖掘機是基建投資的“先聲”,橫跨千里的物流貨運是聯通經濟的動脈,日常生活所用的口紅、啤酒也是反映經濟冷暖的“新指標”。
      2018-07-3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