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視角觀察中國經濟,會得到更“接地氣”的答案。比如,建筑工地上常見的挖掘機是基建投資的“先聲”,橫跨千里的物流貨運是聯通經濟的動脈,日常生活所用的口紅、啤酒也是反映經濟冷暖的“新指標”。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勢頭沒有改變,一些產業數據與宏觀數據相互映襯,共同彰顯出中國經濟的生機與活力。
前5個月,全國挖掘機主要企業銷量超過10萬臺,同比漲幅60.2%,挖掘機平均開工率等保持高位。
在工程建設中,約60%的土方量是用挖掘機械完成的。挖掘機指數也與基礎建設等有著較強的聯動性。這一指標持續向好,在一定意義上表明基礎性行業轉向景氣,經濟復蘇強于預期。
作為鋼鐵、煤炭等生產資料的“傳送帶”,鐵路貨運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工業經濟的基本面。前5個月,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同比增長7.1%,也印證了實體經濟的回暖與貿易的繁榮。
快遞數據折射出消費經濟的新動力;工業互聯網覆蓋率體現了產業升級的新態勢;市場主體數量也體現了創新的活力……有人說,這些指標單獨來看并不全面,一些行業還會受到經濟周期和市場的影響。
然而,不論是挖掘機,還是鐵路貨運、物流快遞,都不是近幾年才有的新事物、新產業。它們之所以成為觀測經濟的“新指標”,既有信息技術的滲透與計算力的成長,也體現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挖掘機指數的背后,是物聯網對工程裝備產業的改造;快遞能夠“講出”更多故事,離不開智能物流的發展和數據技術的提升。 從“新指標”中可以看出,新技術、新模式正在改造傳統產業,行業發展出現結構性變化。
也許再過不久,我們會獲得更多的“新指標”。比如,通過機器人指數掌握工業智能化情況,利用無人車指數觀測道路運力等。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會煥發出更多活力。(記者 張辛欣)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