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稅降3個點,到底意味著什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3-06





      “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實施更大規模減稅時,人民大會堂內接連響起兩次掌聲。事實上,一早在新聞發布廳,提前看到政府工作報告的一些記者們,已經為這個巨大的降幅而震動乃至激動過一次。


      因為這背后的意涵再明確不過:大減稅甘霖落地,這是一次向實體經濟的實質性讓利,更多企業將能輕裝上陣。2018年因增值稅稅率下調1個點,10個月內就減稅1794億元;而這次的減稅紅利無疑將成倍增加。根據本次政府工作報告,減稅加社保減負,可以“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負擔2萬億元”,力度超越了不少人預期,尤其是對制造業等行業而言,這是一場期盼已久的及時雨。


      減稅最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企業利潤率。這次減稅力度最大的制造業,是高度競爭的行業,利潤率本來就薄,這幾年許多企業最大的難題是:成本高企,向哪里要利潤?連人大代表雷軍也曾直言:“小米硬件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而在各項成本中,除了融資成本、用人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等,稅負成本也是其中之一。也正因此,降成本構成了三去一降一補的核心內涵之一;去年以來,如何通過給企業實質性減稅降成本,更是全國上下的重點關切。從去年增值稅稅率降低1個點,到今年初確定新推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措施,再到今天釋放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的重大減稅舉措,減稅大招頻出,表明改革承諾正在穩步兌現,改革重點切切實實地放到了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上。


      減稅的衍生效果是穩就業。隨著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轉型陣痛凸顯,就業形勢壓力不小。正因此,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就業優先”,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而這一次“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正是因為制造業企業、小微企業是我國就業的重要容器。在中國民企500強中,制造業是主體;中國的民營經濟,吸納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通過減稅,穩住企業陣腳,不僅能提升企業活力,更是保就業的重要舉措。


      進一步說,減稅,不僅能提供減負的“金線”,協助守住就業的“底線”,還有一條“延長線”:那就是調結構。這如何理解?有位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負責人說“增值稅降1個點相當于給企業‘增加了8%左右的科技研發費用投入空間’。”換句話說,稅負輕了,創新就包袱就少了,產業轉型升級有了更多可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減稅不僅是眼前賬上的紅利,更有長遠的發展紅利。


      當然,有人一定會問“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負擔2萬億元,財政吃得消嗎?”確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也意味著一次收入與支出的再平衡,一次政府與市場間利益格局的再調整。具體來說,既要向實體經濟讓利,確保實質性減稅,又要保證民生開支不打折扣,主要的擔當還在政府,主要的出路就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但基于歷史,可以相信:緊日子不是苦日子,減稅從長遠看絕不等于減收,為企業減負最終都能變成“放水養魚”,推動國民經濟更加繁榮發展,實現多方共贏。這也是人民大會堂內掌聲深處的認同。(何鼎鼎)


      轉自: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制造業升級不可“一哄而上”

      《中國制造2025》的發布實施加速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程,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但同時,機器人產業等領域的火熱也誘發了“一哄而上”的重復建設問題。
      2017-03-24
    • 共享單車:讓傳統制造業騎上快車道

      2016年,共享單車迎來發展熱潮,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健康又環保的“時租自行車”出行,“共享經濟”也連續出現在2015年和2016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2017-04-10
    • 制造業“三同”需要系統推進

      隨著中國產業和消費升級來臨,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即“三同”)被提上戰略日程:要求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的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使供應國內市場和供應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的質量水準。
      2017-04-27
    • 信息技術引領制造業智慧轉型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重要領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產...
      2017-05-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